您的位置 首页 诗集 李商隐

李商隐《曲江》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曲江[1]

【原文】

望断平时翠辇过[2],空闻子夜鬼悲歌[3]。

金舆不返倾城色[4],玉殿犹分下苑波[5]。

死忆华亭闻唳鹤[6],老忧王室泣铜驼[7]。

天荒地变心虽折[8],若比伤春意未多[9]。

【注释】

[1]曲江:即曲江池。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曲江与唐王朝的兴衰紧密相关。它本是唐代长安第一胜景,安史之乱后荒废。文宗颇想恢复太平盛世,于大和九年(公元835年)二月派神策军修治曲江。甘露之变后不久,下令罢修。

[2]望断:向远处望直至看不见。翠辇:饰有翠羽的帝王车驾。

[3]子夜:夜半子时,半夜。又是乐府《吴声歌曲》名。《宋书》:“晋孝武太元中,琅邪王轲之家有鬼歌《子夜》。殷允为豫章时,豫章侨人庾僧度家亦有鬼歌《子夜》。”此处合用两意。悲歌:悲壮地歌唱。

[4]金舆:帝王乘坐的车轿。倾城色:形容女子极其美丽。此指嫔妃们。

[5]玉殿:宫殿。下苑:本指汉代的宜春下苑,唐时称曲江池。

[6]华亭闻唳鹤:西晋陆机因被宦官孟玖所谗而受诛,临死前悲叹道:“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后以“华亭鹤唳”,为感慨生平,悔入仕途之典。

[7]铜驼:铜铸的骆驼,多置于宫门寝殿之前。西晋灭亡前,索靖预见到天下将乱,指着洛阳宫门前的铜驼叹息道:“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8]天荒地变:时局巨变。折:摧折。

[9]伤春:为春天的逝去而悲伤,多指感怀政治,深寓国残家破之痛。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译文】

极目远望却望不见帝王平时的翠辇经过,只能在半夜听到冤鬼的哭嚎。妃嫔游玩乘坐的金舆一去不返,再难看见倾城倾国之色。只有曲江的水还是与御沟相通,被玉殿分波。死前回忆在华亭中的平淡时光,怀念那一声声鹤鸣,身老犹在担忧天下乱象,只能对铜驼悲涕。天翻地覆的变化让人内心遭受折磨,但比起对天下倾颓之象的忧愁,这些又不算多了。

【赏析】

此诗是李商隐感时伤怀之作,昔日繁华的曲江,经“甘露之变”后的入目狼藉,让诗人不禁悲从中来。此诗直切当时时事,有着极强的现实性,用明典直抒忧愤之情,深怀“伤春”之忧患。

首联言“有”“无”之别。以前,天子御辇经过曲江只不过是平常事,而现在,即使“望断”,也看不到了,有的却是“子夜悲歌”。着一“空”字道尽“甘露之变”血洗长安后的幽深凄厉,犹如鬼城。颔联言“变”与“不变”之差。变的是再也见不到妃嫔乘坐的金舆,而不变的是那长流的曲江水。首联与颔联以过去之繁华,反衬今夕之荒凉死寂,进而牵引出伤春的主题。颈联将笔触宕开,由眼前景写到事变之后的整体局势,连用“华亭鹤唳”“铜驼”两典以喻在事变中枉死的朝臣,并预见事变只是天下将乱先兆。尾联承第七句而来,笔触收转,抒发“伤春”之情,大起大落,极有笔意。全诗以丽句写荒凉,以绮语寓感慨,主旨在结尾二句点出,寄托深远,感慨无限。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曰:“悲愤深曲,得老杜之神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