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寒日萧萧上琐窗①。梧桐应恨夜来霜。
酒阑更喜团茶苦②,梦断偏宜瑞脑香③。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④。
不如随分尊前醉⑤,莫负东篱菊蕊黄⑥。
注释
①“寒日”句:寒冷的日光凄清地爬上了刻有连环图案的窗子。琐窗,有连环图案的窗子。
②酒阑:酒喝完了。团茶:压制成团饼形的茶。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凡八饼重一斤。”
③瑞脑:香料名,又名龙脑香,隋炀帝时传入中国。
④仲宣怀远:王粲作《登楼赋》怀念远方的家乡。王粲,字仲宣,东汉山阳高平(今山东金乡)人,以诗赋见长,为建安七子之一。十七岁依荆州牧刘表,以其貌不扬、体弱多病,不被重用,作《登楼赋》抒发思念故乡和怀才不遇的心情。
⑤随分:随意或照样。
⑥东篱:指栽种菊花的园圃。陶潜《饮酒》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赏析
东篱、酒、菊花是陶渊明的象征,也是李清照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尤其是酒,如《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而在李清照的全部四十多首词中,写到酒的可谓比比皆是。如“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李清照的喜欢写酒,是其士大夫气质的体现。词本是一种具有女性气质的文体,所以男性文人要“以男子而作闺音”,李清照是女性,所以她以女性之笔写女性之情,自有其天然优越之处,但李清照成为宋代第一流词人,并不仅仅在于其词比男性词人更婉曲细腻地表现出女性之情,而在于她是既有“闺中秀”,又有“林下风”的。所谓“闺中秀”,指李清照以女性之笔写女性之心,细腻传神,而又自然而然,既不须像男子要揣摩女性心态而“以男子而作闺音”,也不须故作男性之声;“林下风”则是指李清照其实是很有士大夫的风神、气质、格调的。李清照在词中如此高频率地写到饮酒,与晏几道“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的酒筵歌会上的狂欢宴饮并不相同,而更多的正是一种士大夫风神的体现。
提到文人士大夫的风神、风度,历史上有两个时期特别突出:一个是魏晋时期,有所谓“魏晋风度”,还有一个即李清照所在的宋代。而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注重风神、风度,又与他们特别推崇魏晋风度有关。从小生长在书香门第的李清照,耳濡目染,虽为女性,实际上深受士大夫文化传统的熏陶并主动接受了这个文化传统。在她的很多诗词里都表达了对魏晋时期很多文人的景仰推崇,如曹操、陶渊明、嵇康、王导、刘琨等,此词所提及的王粲也是魏晋文人,而其中最为推崇的是陶渊明。这和宋代男性文人对陶渊明的无比推崇是一致的。鲁迅先生有一篇著名的文章《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指出说魏晋文人的风度和文章与他们饮酒有密切关系,东晋陶渊明的饮酒正是这种风气的延续,这是很精辟的结论。
李清照的饮酒,也正是文人风度气质的体现。秋日怀乡、思念故国,这本就不是词的本色题材而是诗中常见的主题甚至可说是母题之一,作者这里正是借酒抒发她的故国之思,她的家乡山东此时已是沦陷区,所以她的思乡也就带着思念故国的特殊意味;而李清照的士大夫风神不仅体现在饮酒上,更体现在有着士大夫一般的超脱之语:“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一个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中年妇女,她的怀远的凄凉之情是可想而知的,她也在《声声慢》、《永遇乐》等词中表达过她无尽的哀愁,但她又常常有试图摆脱悲哀的努力,所以要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这种以酒写故国之思、又以酒表达超脱达观之意的表现方式,显然不是传统词的柔婉风格,而有着士大夫之词的显著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