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集 李曾伯

李曾伯《齐天乐·蝉》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李曾伯

李曾伯(1198~?),字长孺,号可斋,祖籍怀州(今河南汝阳),寓居嘉兴(今属浙江)。曾历任湖南安抚使、庆元知府兼沿海制置使、四川宣抚使等职。关心军事,主张北伐抗金。善作长调,不喜艳语。词作颇有稼轩之风,有《可斋余》遗世。

齐天乐·蝉

【原文】

一襟余恨宫魂断 ,年年翠阴庭树。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西窗过雨。怪瑶珮流空,玉筝调柱。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馀音更苦。甚独抱清商,顿成凄楚?谩想熏风,柳丝千万缕。

【注释】

①一襟余恨宫魂断:此句化用典故。据马缟《中华古今注》载:“昔齐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为齐女焉。”

【译文】

满怀悲恨,你这齐宫王妃的幽魂,年年栖息在庭院的绿树翠阴。刚刚在清凉的树枝上悲咽,一会儿又转移到晦暗的叶丛,一遍又一遍向人倾诉别恨离情。西窗外掠过一阵急雨,你的惊飞声如玉佩在空中流响,又像佳人调理筝柱,弹出乐音。你的宝镜昏暗一向无心梳妆,今日为谁梳了如此娇美的发鬓?

当年金铜仙人以铅水清泪洗面,可叹他离去时带走了承露盘,从此再难把零露贮存。你病弱的双翼惊惧寒秋到来,枯槁的形体承受人世的摧残,不知还能消得几次斜阳西沉?你离世前的啼声更凄苦,可怜你独自唱着哀婉凄清的曲调,顿然陷入了凄楚的绝境。徒然地回想那和暖的南风,和那千万缕柳丝飘扬的美景。

【鉴赏】

本词依然是咏物词,词人借咏秋蝉,抒发自己对亡国的感慨。

上片以典故起首,落笔不凡。“一襟余恨宫魂断”两句,词人借用齐国王后尸变为蝉的典故直接点题,由此奠定全词悲伤的基调。昔日王后郁忿而死,其尸首化而为蝉,年年栖于庭院翠阴之中,悲伤、孤独之意不言自明。其后,词人又颇费笔墨地对蝉进行了描写。“乍咽凉柯”是写蝉的鸣叫,如泣如诉,哀婉感人。“还移暗叶”是写蝉的动作。蝉哀鸣不已,栖于翠阴中的原因是什么?词人回答,是“把离愁深诉”。蝉本无离愁,此处是词人将自己的离愁赋予了蝉,继而借蝉之口,发出自己的哀鸣。“西窗过雨”五句,词人假想蝉即当年的齐后。素佩环绕的她纤手抚琴,低婉的琴声中,一张素面上玉泪潸然而落。她的身旁是一面铜镜,因她久未着妆,镜上落满了浮尘。这一系列的假想,与首句典故暗合。同时,词人通过假想,暗寓自己与失宠的齐后一样,孤寂落寞,满腔遗恨却无处可诉,凄凉至极。

下片依然以典故起首。据史载,当年汉武帝铸手捧承露盘的金铜仙人于建章宫,待到魏明帝时,诏令将其迁至洛阳,于是“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此处词人用典,渲染离别之愁。“病翼惊秋”三句,一“病翼”、一“枯形”写尽蝉之羸弱,读之令人黯然泪下。“馀音更苦”三句再用反问,进一步烘托悲凉气氛。“谩想熏风”两句,词人以凄楚之笔结束全篇,暗示将今生之点点滴滴俱忘却,盛世也不再归来。词人表面句句写蝉,实则句句自况,抒发了亡国之后自己内心的极度痛苦。

本词构思精巧,化典活用,是咏物词中难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