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集 冯延巳

《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原文与赏析

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原文】

几日行云[1]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2]路,香车[3]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楼[4]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5]春愁如柳絮[6],悠悠[7]梦里无寻处。

【题解】

此词牢愁郁抵之气,溢于言外,当作于周师南侵,江北失地,民怨丛生,避贤罢相之日。不然,何忧思之深也。后主之“一寸相思千万缕,人间没个安排处”与之同慨。身世之悲,先后一辙。永叔之“双燕归来细雨中”“梦断知何处”“江天雪意云撩乱”,元献之“凭阑总是销魂处”“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等句,均由此脱化。北宋词人得《阳春》神髓,如此之类,不胜枚举。(陈秋帆《阳春集笺》)

【注释】

[1]行云:语本宋玉《高唐赋序》:“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谓神女。用巫山神女之典,比喻人行踪不定。

[2]寒食: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负其功臣介之推。介愤而隐于绵山。文公悔悟,烧山逼令出仕,之推抱树焚死。人们同情介之推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周的旧制。汉代刘向《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介之推死事无关;晋代陆翙《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介之推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唯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

[3]香车:用香木做的车。泛指华美的车。

[4]倚楼:倚靠在楼窗或楼头栏杆上。

[5]撩乱:纷乱,杂乱。此处形容心绪烦乱。

[6]柳絮:柳树的种子。有白色绒毛,随风飞散如飘絮,因以为称。

[7]悠悠:此处形容梦长。

【译文】

这几天行踪不定,不知道去了哪里。忘记了回家,也不知道春天马上要过去了。寒食节时,路上开满鲜花长满青草。华美的马车又系在谁家树上?

双眼垂泪靠在楼头栏杆上,频频自言自语。成双成对的燕子回来的时候,路上可曾与他相遇?这春日里烦扰的心绪像飞散的柳絮,长梦中去哪里寻找他的踪迹呢?

【赏析】

此词以女子的口吻抒写愁怨与期盼交织的心绪。上片写离人的不归,下片写内心的情思,怨之至,亦伤之至。开头一句,“几日行云何处去”探问情郎前往何处。欲问伊人踪迹,正如行云之在天际,起笔托想空灵,接下来,女子进一步遥想着那位出门冶游、乐不思归的男子的行踪。她的内心充满着嗟怨和不满,责怨情郎四处游荡,却辜负了大好春光,使得自己的青春随之消逝。同时也流露出对情郎的思念和牵挂。她泪眼倚楼,喃喃自语,发出一连串的疑问:“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春色将暮而你又留滞忘归,此时你究竟飘荡到了何处?又逢一年的寒食佳辰,在这百草千花、美女如云的游春路上,香车系在了谁家的树上?当然,薄情郎是不会回答的。孤独凭栏,无处问询。其中的情致有疑惑、猜忌,亦有留恋与希冀之意,更多的是叹息和怨恼。但都不明说,一问再问,怅惘之切,情感之深,并可知之。

下片首句:“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女子满含热泪,倚楼眺望,等待离人的归来。陌上归来的双燕,也许曾经见得他的游踪。因此她只好转问穿帘的双燕:你们飞来飞去,路上有否见到过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