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令(春色)
【原文】
春色,春色,依旧青门[1]紫陌[2]。日斜柳暗花蔫[3],醉卧谁家少年?年少,年少,行乐直须及早。
明月,明月,照得离人愁绝。更深影入空床,不道帏屏[4]夜长。长夜,长夜,梦到庭花阴下。
南浦[5],南浦,翠鬓[6]离人何处。当时携手[7]高楼,依旧楼前水流。流水,流水,中有伤心双泪。
【题解】
《三台令》原名《调笑令》,此调在唐时有《古调笑》《宫中调笑》《调啸词》《转应曲》等多种名称,南唐冯延巳改称《三台令》。这首小令,以清丽的词采和委婉的手法,表达了词人的某种寄托,具有浓厚的感伤情调,体现了冯词的基本风格。
【注释】
[1]青门:汉长安城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或“青城门”。青门外有灞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见《三辅黄图·桥》。后因以“青门”泛指游冶、送别之处。
[2]紫陌:指京师郊野的道路。
[3]花蔫:指花草枯萎;颜色不鲜艳。
[4]帏屏:亦借指寝息之所。帷,帷帐。屏,屏风。
[5]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
[6]翠鬓:黑而光润的鬓发,此处代指人。
[7]携手:牵挽,指手拉着手。
【译文】
春天啊!妩媚动人的春天景色啊!金陵城内依然是一副姹紫嫣红,春光骀荡。夕阳斜挂,柳条翦翦花艳丽。谁家的少年郎醉卧在这令人痴迷的景色之中啊?年少啊!年轻的生命多么美好!人生短促,当珍惜年光,趁着年轻时候及时享乐。
明月啊!明月!你的明亮光辉照得离别愁绪那样痛彻人心。夜已深沉了,你的光影还来照拂我空床。莫非嫌我帏幔云屏中的寂寞深夜还不够漫长!漫漫长夜啊!无止无尽的长夜啊!我还是时时梦到昔日花前柳下的恩爱景象!
南浦城啊!南浦江!昔日一别音讯渺渺,茫茫天涯你究竟人在哪里?南浦江楼曾经是你我携手共游的地方。如今依然是滔滔不绝的江水萦绕着城楼。流水啊!流水!滔滔不绝的流水啊!连绵无尽的南浦江流中,掺和着多少伤心人的泪水呢!
【赏析】
此调亦名《调笑令》。起二字叠,如第五句“年少”“长夜”“流水”二字,即以上句尾二字颠倒而叠用之。承上启下,情境变换,结句直抒本意,是此词调主体。
第一首写伤春迟暮之情,起句“春色”二字叠用,依唐词定格,写景抒情兼而有之,有着歌曲咏叹的意味。“依旧青门紫陌”,又是一年春好处,青门紫陌又见花枝招展,万物争荣。
第二首写春天月夜离人愁绝难眠。开头“明月”二字叠用,与上首“春色”二字叠用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使人的心中荡起温柔的涟漪。下句“照得离人愁绝”,面对娟娟月色词中之人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惆怅,月光牵动了相思之情,是惹起“离人愁绝”的星星之火,这星火已经点燃,大有燎原之势。“更深影入空床”,寂寞的月,寂寞的床,嫦娥与思妇两相望,仙子守着千年的寂寞,凡人守着青春的凄凉,只剩一声怨叹:“不道帏屏夜长。”
第三首写怀人之情。起句:“南浦,南浦,翠鬓离人何处。”江淹《恨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南浦一别,音容渺茫。空见别离之处,但不知其人萍踪何处。犹记当时高楼携手,言笑晏晏。楼前水流,依旧东流。然物是人非,情何以堪。想要寄情流水,流水如愁,绵绵不断。“中有伤心双泪”,是流水,亦是悲伤的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