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吟诵此诗,不觉红绿满眼,春意盎然。然而对此诗的解读,却颇有歧异。首先,有人对诗中的地域范围提出异议,如明人杨慎《升庵诗话》卷八《唐诗绝句误字》条云:“唐诗绝句,今本多误字,试举一二,如杜牧之《江南春》云‘十里莺啼绿映红’,今本误作‘千里’,若依俗本,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里莺啼’,俗人添一撇坏了....读者往往忽之,亦食不知味者也。”此说改“千里”为“十里”,从视听的角度似更接近事实,然而诗歌不同于事实,作诗自有其求神似而不必形似,求意趣而不必拘于事实的种种妙法。因而,不宜刻舟求剑似地解读诗歌。清人何文焕即颇善解诗意:“升庵谓:“千”应作“十”,盖千里已听不著看不见矣,何所云“莺啼绿映红”邪?’余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著,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历代诗话考索》)这- -批解,可谓得诗家三昧。诗用“千里”,而不用“十里”,更能表现广大江南的无边春光,诗人赏春的意兴也更显得神飞意扬,淋漓尽致。
其次,此诗的主题也有反佛之说。有人以杜牧有反佛思想,认为诗中的四百八十座“寺庙都沉浸在烟雨迷茫之中,这是愁闷,是忧虑,也是谴责。很明显,作者的重点在对寺庙众多的贬斥,描写江南风光之秀丽只为了衬托寺庙,使画面鲜明,增强诗的意境。”此说颇可商榷。固然,在古诗中“烟雨”多有关联忧愁者,然而烟雨景象也多有与忧愁无关的,相反倒也有以烟雨增添美景的,因为烟雨景象本身也具有给人以美感的特质,这在杜牧诗中即多有其例。如《朱坡绝句三首》的“烟深苔巷唱樵儿,花落寒轻倦客归。藤岸竹洲相掩映,满池春雨鹳鹈飞”,《齐安郡后池绝句》的“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村舍燕》中的“何处营巢夏将半,茅檐烟里语双双”,《初春雨中舟次和州横江裴使君见迎李赵二季才》的“芳草渡头微雨时,万株杨柳拂波垂”。凡此“烟”“雨”,均为其景色增添一番别有情致的美感。“烟”“雨”分别入句可增添美感,而连缀成烟雨景象也如此。看来,在杜牧的审美眼光中,烟雨是别有一番美感的,故其诗中多以烟以雨,尤以微雨,渲染美景。同样,本诗中“多少楼台烟雨中”也是一番别有情致的美好风光。这里的烟雨,不能理解为风雨飘萧的“凄风苦雨”"忧愁风雨”,而如前人所说“缀以*烟雨’二字,便是春景,古人工夫细密”(何焯《唐三体诗评》卷一)。“烟雨”,多么轻灵飘逸,迷蒙空幻,而这雨丝中金碧宏丽的佛殿楼台,又显得如此典雅优美,正可与此前“千里”两句之景相映成趣,共同组成一.派江南春的美好景色。此诚如《绘图千家诗注释》所释,此诗“言江南春色之丽也。十(庆按:应以“千”为好)里莺啼,园林相接,红绿相映而水村山郭,旗亭酒肆相望而鳞次。南朝自梁时大兴佛僧寺四百八十,迄今犹盛。楼台、殿宇之多,烟林花雨之景,而六朝佳丽宛然犹在目前也”。
我以为此释颇为精当。我们不能因杜牧对佛教取反对的态度,因此就特为敏感地把他此诗中的佛寺与他的反佛立场联系起来,并因诗中有烟雨景象遂与愁闷、忧虑等情感蝉联一气,从而得出其反 佛的主题。此诗诗题为“江南春”,“春”字为诗眼,乃主题寄意所在。若主题为反佛,则何必以“春”字为题,徒显其不谐调?至于诗中的佛寺、楼台,一方面正为了写出江南既具有“绿映红”之自然丽景,又写古老的文物之盛;另一方面诚如沈祖菜先生《唐人七绝诗浅释》所说:“这些寺庙中的崇楼杰阁,若隐若现地峙立在朦胧烟雨之中,更增添了无限风光。”而不是用以表现诗人“对寺庙众多的贬斥”,以致“引起杜牧无穷的愤慨”。前人也多有认为此诗乃着意写江南春色的,如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谓“二十八字中写出江南春景,真有吴道子于大同殿画嘉陵山水手段,更恐画不能到此耳”;又如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篇》云:“前两句言江南之景,绝妙惠崇图画也。后言南朝寺院,多在山水胜处,有四百八十寺之多,况空蒙烟雨之时,益增佳景。”
概而言之,此诗以清丽的江南山水景色,烟雨迷蒙的绮丽风光,俊爽而唱叹有致的诗情格调,赞美江南的无限春光,这一题旨是毋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