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登岳阳楼感赋
陈与义
岳阳壮观天下传,楼阴背日堤绵绵。草木相连南服内,江湖异态阑干前。乾坤万事集双鬓,臣子一谪今五年。欲题文字吊古昔,风壮浪涌心茫然。
高宗建炎二年(1128)秋作于岳州。诗人自宣和六年(1124)被谪监陈留酒税,由于金兵入侵,宋朝发生了天翻地复的变化,国家不幸,也造成个人生活的不幸——作者遂成孤臣孽子,先自陈留避乱,经邓、房、均州,至本年八月到达岳州。先已有登岳阳楼诗云:“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此为再登之作。
岳阳楼在岳阳城西门上,楼西南为洞庭湖,北倚长江,临江有堤。首句总括岳阳楼以壮观名闻天下,次句写站在楼的北面背日处,可以看到江边长堤。
次联写望中景色,湖南境内草木葱茏,而江水浊黄,湖水清碧,尽收凭阑望眼之中。“草木相连”一句平平,而“江湖异态”一句精警,简劲浑涵,句格老成,或“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耶,耐人含咏。
三联抒发伤时念乱之情。建炎二年,正是徽、钦二帝被掳,北宋江山摇摇欲坠之时,诗人忧心如焚,万端愁绪,都从斑白的双鬓上反映出来。这样的内容也是一言难尽的,而诗人却以“乾坤万事集双鬓”一语尽之,得杜律凝练之法。“臣子一谪今五年”表面上是说个人迁谪时间,其实句下包含“这是怎样的五年啊”那样的意思。换言之,一谪五年,并非个人应获之谴,也不是出于朝廷的意图,而是因为国难和战争影响了仕宦前途。发端于个人遭际,而归结局于政局。这是很耐寻味的。两句对仗字面上意远,细味涵义仍有关联。陈衍说此联是“学杜得其骨者”,就是针对其造句凝练、对仗意远的特点而言的。
作者当时肯定会想到杜甫《登岳阳楼》,或许更远地想到屈原的贾生,对他们发生深刻的共鸣。末联就写这层意思,末句以景结情,说明而不说尽,有篇终接浑茫感——这符合登高望远的实际感受。从文学继承上讲则是得力于杜诗的。
此诗虽然着眼国事,但作于迁谪的特定环境,故其伤时念乱带有一种孤臣特具的情结,加之表达凝练老成,故读来尤其令人感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