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地栖居
◎艾明秋
曾经有朋友说,做图书编辑,其实没什么意思,都是在为作者做嫁衣,最后只在某页留下让人注意不到的一个名字。其实,对我来说,最大的乐趣不是为了留下什么名字,而是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接触不同的人,阅读不同的作品,会体悟到不一样的思想和人生。
在责编白玮老师的《砚耕塘诗稿》时同样感悟颇多,之前也责编过一套类似的书。白玮老师很喜欢那样的方式,于是社长交代,白玮老师这套书也由我来责编。
我在翻阅那些打印整齐的文稿时,心里一直在想,这真是个有古风之人。我所说的古风,是指中国传统文人的行为方式,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都会随所见所感而马上起兴唱叹、咏怀言志。像脍炙人口的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望庐山瀑布》《月下小酌》,杜甫的《登岳阳楼》《登高》等,多如繁星,浩如烟海,中华诗词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朵奇葩,佳作频现、经典不断。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能马上吟咏唱和的人越来越少了,这份闲情逸致正渐渐被今天遗忘。
拜读了白玮老师的诗稿后,我仿佛看到了一位满怀诗情的高雅之士跃然纸上。他抒发亲情,敬爱师长,回忆往事,想念友人,警诫儿子,品味生活,观景感怀。诗稿,其实也是他生活的写照,由此可看出他迄今为止的发展轨迹。丰富的人生经历让他愈加懂得什么才是人生最该珍惜的,那就是亲人和师友。岁月平添的不只是风霜,还有达观和超然,让我们读一读他的《五十抒怀》吧。
天命不讳聊自然,逆风顺水偷安闲。
执鞭乐教千秋业,将妻爱子一生甘。
集壶纳福茶萦道,读石成友兰逸仙。
不学儒林宦中事,但求采菊见悠然。
全诗乐观、悠然,对工作、妻子、生活充满了热爱之情。能这样地看懂人生、看透人生、享受人生,是不是因为作者一直活在诗的世界里呢?作者创作了诗歌,同时诗歌也浸润了他的品格、情操、襟怀。他宁静、沉潜、满足,安于平淡,这样看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钟爱诗歌,即使不去创作,也应该有诗人的情怀。这样人生才能充满趣味。白玮老师的传统情趣不只在写古体诗上,他还习练书法、潜心篆刻,这套书的砚耕塘印章就是他自己创作的。
作者的诗意情怀,在2013年9月23日再一次得到印证。那一天,在辽宁大厦,省内著名专家、学者40余人参加了“《砚耕塘诗稿》作品研讨会”。我一直奇怪,为什么选择这个日子。作者的儿子优优发言揭开了谜底,那一天是白玮老师的生日。随后,优优还读了一首自己创作的奈何诗。
那一瞬间,我更加体会到,白玮老师不仅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诗意地生活着,而且他把这种生活状态也耳濡目染地传给了他的爱子。白玮老师在传承古人,他的孩子也在传承他。因为传承,我们文化中一些非常美好的东西才不会丢失。虽然,很多时候已经式微,但只要还有像白玮老师这样的人在坚持,就一定会温暖地绽放在我们的心中。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人生的本质是诗意的,人是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的。”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诗歌使人灵秀。”
就让我们像诗歌那样美好、超然地活着吧。最好也能像白玮老师那样身体力行,抛开喧嚣与浮躁,从容面对世界,触摸生命的本质,观照内心,守望灵魂。如果不能,也要内心存着一种诗意情怀。这样,短暂如白驹过隙的人生才不至于被无聊地消磨,有时可以不要太计较它押不押韵、合不合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