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易经·坤下震上》原文释义

豫第十六

坤下震上

豫是安和豫乐的意思。豫卦由坤、震两卦组成。

从卦象来说,坤为地,居下卦;震为雷,处上卦;象征雷奋出于地上;即原来潜藏在地下的阳气,在积聚到一定的程度后,震动上往,出于地面,从而产生雷鸣,通畅和豫,有豫之象。

从卦德来说,坤为顺,震为动,上动而下顺,表示在下者以柔顺的态度承应在上者的作为,也显现出和乐的意义。

从爻象来说,九四是卦中唯一的刚爻,统率其他五个柔爻,是豫卦的主爻。五个柔爻以和九四没有相应或相比关系为吉。因为处豫之时,过度放纵于逸乐则行为有失正道,太过沉溺于欢乐则往往乐极生悲。豫卦各爻除六二以外,多不得正,正足以显示处于安和豫乐之时,行为尤须谨慎。

豫。利建侯行师。

豫是安和豫乐,在下者和顺地承应在上者的行动。处豫之时,最适合“建侯行师”。“建侯”指君王分封诸侯,以树立屏障,安定天下。“建侯”涉及权力的重新分配,必须臣民顺服,才能进行。至于“行师”则指国家讨伐叛逆,以保护人民的安全。非有正当的理由而随意兴兵,必然导致百姓怨声载道。毕竟,“行师”必须君民一心,众心和顺,才能成功。

在《易经》六十四卦中,屯卦下震上坎,有震无坤,卦辞只说“建侯”而不说“行师”,因为震为长子,有继承君位的征象。另外,谦卦下艮上坤,有坤无震,爻辞只说“行师”而不说“建侯”,因为坤有和悦顺服的意思。豫卦兼有震、坤两卦,所以既可“建侯”,又可“行师”。

例解 隋炀帝杨广(569—618)时,国力充实,社会富庶。炀帝处于安和豫乐的环境中,骄奢淫逸,好大喜功。营建东都需每月二百万丁男服役。南游扬州,遍筑离宫。又远征高丽,发兵百万。如此一来,帝国元气大伤,终于在第二次出征高丽时爆发杨玄感之乱,接着民变四起,走向覆亡的命运。

初六 鸣豫。凶。

“鸣”是将心声表达出来。初六以柔爻居全卦的最下方,上与主爻九四相应,如同小人得志,为在上位者所宠信,沉浸在豫乐之中,甚至得意忘形,到处向人炫耀,此即“鸣豫”。谦卦中,爻辞提到“鸣”,则吉;豫卦正好相反,爻辞提到“鸣”,为凶。这是因为小人识见短浅,不懂得居安思危,稍一得宠,就踌躇满志,忘了行为该有的分寸,其易招致凶害,乃理所必然。

例解 清末慈禧太后早期最宠信的太监安德海,仗恃太后的纵容,胡作非为,横行霸道,终于因为违反大清祖制,私自出京,被同治皇帝和恭亲王联手所斩。

六二 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介”是正直不屈。“介于石”指人的品行有如石头般耿直不阿。六二以柔爻居阴位,处下卦中位,得正居中;且与九四无相应或相比关系。豫卦各爻多沉溺于豫乐,唯独六二能持中守正,怀抱着如石头般的耿介心志,坚定不移。六二处于安豫的环境中,不沉溺、不放纵,随时保持清明的思虑,审慎地观察时机,以便有所作为。“不终日”形容六二远离逸乐之速,不待终日。“贞吉”,指六二能固守贞正之道,因此得吉。

例解 宋朝的大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在当时弥漫着一片奢靡风气的官场中,仍然坚持节俭的美德,不沉溺于逸乐的氛围,表现了“介于石”的耿直精神。由于他一生不论处在任何艰难的情况下,都能依正道而行,所以纵然宦海浮沉,而终能见用,名垂后世。

六三 盱豫。悔。迟有悔。

“盱”(xū)是张大眼睛,抬头仰望。六三以柔爻居阳位,处于下卦上方,失正不中,又上承九四,比喻不中不正的小人,仰视盼望九四的重用,而沉溺在豫乐的气氛中。如此行径,极易招致不幸,令人后悔。然而,六三虽是柔爻,却居阳位,透露出它仍有悔改的意愿。此时,六三应当立即更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若悔改太晚,以致酿成大错,无法挽回,则悔恨也将更大。

例解 好比考试作弊,因他人之助,固然可能获得高分。倘若因此洋洋得意,甚至一而再,再而三重施故技,则“盱豫”得“悔”,不但迟早会东窗事发,遭到严惩,更将养成怠惰取巧的心态,以致学无所成。只有及时觉悟,脚踏实地,用心学习,才不会一错再错。

九四 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盍”(hé)是聚合。“簪”(Zān)是一种绑束头发的首饰。九四是豫卦的主爻,是豫卦所以称豫的缘由。九四也是上卦震体的主爻,一有震动,其他柔爻无不由之而得到豫乐。九四以刚爻居阴位,邻近六五君王,象征近君大臣刚而能柔,虽然行事有所坚持,但态度温顺,因此理想能够实现,故爻辞说“由豫,大有得”。然而,九四上承六五,表示九四近君大臣独受六五柔中之君的重用倚任,更应至诚不疑,开诚心,布公道,才不负君王所托。居上位者如果能以至诚求访贤才,贤士必亦乐于为他所用,所以爻辞说“勿疑,朋盍簪”。意指九四的朋类,初与四应,三与四比,将像簪子把头发绑成一束般,紧密地聚合在一起,以致上下人心无不信服,九四的“大有得”因此可大可久。

例解 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1815—1898)一生的功业在于建立统一的德国,并制订了法律与财经制度。俾斯麦之所以能“由豫,大有得”,为所欲为地发挥治国长才,主要是因为德皇威廉对他十分信任。但是,俾斯麦气度狭小,对同僚极为苛刻,又未能有计划地培养新的人才。由于不能以“勿疑,朋盍簪”的精神培植人才,以致落得人亡政息,德意志第二帝国在他死后二十年土崩瓦解。

六五 贞疾。恒不死。

六五以柔爻居尊位,下乘九四,表示六五君王得到九四贤臣的辅弼。自古以来,君王行为不当而为国家带来危乱的原因林林总总,但以过度沉溺于豫乐,以致荒废国政的情形为最多。这是因为处在安裕的环境中,人们比较容易纵欲,以致挥霍无度而遭致乱亡。所以孟子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六五得到九四的辅弼,如同君王得到法家拂士。“法家拂士”即守法的大臣与辅弼的贤士。六五虽然处豫乐之时,又贵为至尊,却不敢放纵于安逸,反而战战兢兢,好像常有疾病在身一样地谨慎治国,于是国家得以长存而免于覆亡。

例解 战国时代的齐威王,虽然励精图治,却喜欢喝酒饮宴,有时还因此耽误国事。幸好,贤臣淳于髡借机会委婉劝谏,从此威王不再纵饮整夜,必不得已需要饮宴时,也一定让淳于髡随侍在侧,以时时提醒他不能过量。正因这种“贞疾”的谨慎态度,终威王之世,齐国一直势力强大,威震诸侯。

上六 冥豫。成有渝。无咎。

“冥”是昏暗幽昧。“渝”指改变。上六以柔爻居阴位,处于豫卦的极顶处,象征沉溺在欢乐之中,以致心智昏迷,行为错乱,而不知反省改过,所以爻辞说“冥豫”。然而,上六又位于震体的终极,有渝变的征象,表示此人虽已犯下过错,但如果知道改变自己的行为,仍然可以“无咎”,所谓“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尽管上六沉溺于安乐中而昏迷不省,爻辞仍勉人勇于改过,打开一扇向善的大门。

例解 唐代的大诗人李白(701—762),少年时不知上进,成天在街上游手好闲。在一次闲荡中,看到一位老妇人要将铁杵磨成绣花针,因此悟得人生必须不断努力才能成功的道理,从此改变放浪的行径,终于成为光芒四射的诗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