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涣卦第五十九《《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周易·渙卦第五十九·《象》曰:涣其血,遠害也。

【注译】 《象传》说:涣散至极四方聚合遂能离去忧恤,说明上九已经远脱出离散的咎害。

【说明】 上九“无咎”,在于以阳居一卦之终,散极反聚,故能“血去逖出”,安然无害。

【总论】《涣》卦所谓“涣散”,并非立义于“散乱”, 而是兼从对立的角度揭示“散”与“聚”互爲依存的关係。卦辞以“君王”祭庙喻聚合“神灵”之祐,以涉越大河喻聚合人心济难,说明事物形态虽散而神质能聚必致亨通,并强调此时行事利于守正。卦中六爻虽然均处“涣散”之时,但阴阳刚柔相比、相应,已流露出“聚”的气象。如初六阴柔在下,九二阳刚处中,时当“涣散”而两心繫联,故前者如获“良马”拯助而致“吉”,后者似得“几案”凭依而“悔亡”;三、上两爻刚柔交应,或散其自身附从尊者而“无悔”,或散极见聚而“无咎”。四、五两爻的情状则更爲典型,六四上承九五,有散小羣、聚大羣的美质;九五阳刚“尊主”,有散居积、聚民心的“盛德”:因此四得“元吉”,五获“无咎”。可见,本卦所明处“涣”之道,是立足于散而不乱、散而能聚的基点上;从哲学意义看,即是展示事物“散”、“聚”既对立又统一的特定规律。马振彪谓: “涣者其形迹,不涣者其精神”(《周易学说》),实爲本卦义理的内蕴所在。至于卦象“风行水上”所显露的“自然成文”的美学意蕴,则是本卦的又一特色。马振彪援据苏洵、姚鼐借卦论文之说,指出“‘风行水上’有自然之妙境”,故可“推论文章之妙”(《周易学说》)。这种推论引申,正与“形散神聚”、“涣然有文”的卦义相契合。因此,《涣》卦所蕴含的美学因素,也是值得注意的一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