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序卦传《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

周易·序卦傳·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

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①。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穉也。物穉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②,故受之以《讼》。讼必有衆起,故受之以《师》;师者衆也。衆必有所比③,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④。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有大而能谦必豫,故受之以《豫》。豫必有随,故受之以《随》。以喜随人者必有事⑤,故受之以《蛊》;蛊者事也。有事而后可大,故受之以《临》;临者大也⑥。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⑦。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⑧;贲者饰也。致饰然后亨则尽矣⑨,故受之以《剥》;剥者剥也。物不可以终尽,剥穷上反下,故受之以《复》。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⑩。有无妄然后可畜(11),故受之以《大畜》。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12)。物不可以终过,故受之以《坎》;坎者陷也。陷必有所丽,故受之以《离》;离者丽也。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13);恒者久也。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物不可以终遯,故受之以《大壮》。物不可以终壮,故受之以《晋》;晋者进也。进必有所伤,故受之以《明夷》;夷者伤也。伤于外者必反其家,故受之以《家人》。家道穷必乖(14),故受之以《睽》;睽者乖也。乖必有难,故受之以《蹇》;蹇者难也。物不可以终难,故受之以《解》;解者,缓也。缓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损》。损而不已必益,故受之以《益》。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15);夬者决也。决必有所遇(16),故受之以《姤》;姤者遇也。物相遇而后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聚而上者谓之升(17),故受之以《升》。升而不已必困,故受之以《困》。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井道不可不革(18),故受之以《革》。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19);震者动也。物不可以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物不可以终止,故受之以《渐》;渐者进也。进必有所归,故受之以《归妹》。得其所归者必大,故受之以《丰》;丰者大也。穷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20);巽者入也。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兑者说也。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21);涣者离也。物不可以终离,故受之以《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22)。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23)。有过物者必济(24),故受之以《既济》。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25)。

【译文】有了天地然后万物纔开始产生。最初充盈天地之间的只有万物(初生时的綑緼气息),所以(《周易》首先设定了象徵天地的《乾》、《坤》两卦,)接着是象徵事物“初生”的《屯》卦;“屯”表示阴阳初交时的孕育之气充塞满盈,“屯”的意思又指事物开始萌生。事物初生必然蒙昧无知,所以接着是象徵“蒙穉”的《蒙》卦;“蒙”表示蒙昧,就是事物幼穉的意思。事物幼穉不可不加以养育,所以接着是象徵“需待”的《需》卦;“需”含有需待饮食的道理。面临饮食问题必然有所争讼,所以接着是象徵“争讼”的《讼》卦。争讼必然要依靠衆人力量的兴起,所以接着是象徵“兵衆”的《师》卦;“师”是兵士衆多的意思。凡是事物衆多必然有所比辅,所以接着是象徵“亲密比辅”的《比》卦;“比”是比辅的意思。相互比辅必然有所畜聚,所以接着是象徵“小有畜聚”的《小畜》卦。事物相畜聚然后要用礼节规範行爲,所以接着是象徵循礼“小心行走”的《履》卦。循礼小心行走而导致通泰,然后万事均安,所以接着是象徵“通泰”的《泰》卦;“泰”是安泰亨通的意思。事物不可能终久通泰,所以接着是象徵“否闭”的《否》卦。事物不可能终久否闭,所以接着是象徵“和同于人”的《同人》卦。与人和同,外物必然纷纷归附,所以接着是象徵“大获所有”的《大有》卦。大获所有的人不应当盈满自傲,所以接着是象徵“谦虚”的《谦》卦。既获广大又能谦虚的人必然愉乐,所以接着是象徵“愉乐”的《豫》卦。与人共相愉乐必然有人随从,所以接着是象徵“随从” 的《随》卦。以喜悦之心随从于人的必然有所用事,所以接着是象徵“拯弊治乱”的《蛊》卦;“蛊” 含有拯治事务的意思。能够拯治事务而后功业可以盛大,所以接着是象徵“高临”于衆人的《临》卦;“临”含有功业盛大而居高治下的意思。事物尊高盛大然后可以受人观仰,所以接着是象徵“观仰”的《观》卦。可以受人观仰而后上下有所融合,所以接着是象徵“齧合”的《噬嗑》卦;“嗑”是相合的意思。事物不能草率交合,所以接着是象徵“文饰”的《贲》卦;“贲” 是文饰的意思。过分致力于文饰然后亨通的路途就穷尽了,所以接着是象徵“剥落”的《剥》卦;“剥”是剥落穷尽的意思。事物不可能终久穷尽,剥落穷尽于上就导致回复于下,所以接着是象徵“回复”的《复》卦。能回复正道就不致于胡作妄爲,所以接着是象徵“不妄爲”的《无妄》卦。能够不妄爲然后可以畜聚外物,所以接着是象徵“大爲畜聚”的《大畜》卦。事物大爲畜聚然后可以施用于颐养,所以接着是象徵 “颐养” 的《颐》卦;“颐”是颐养的意思。没有充足有余的颐养就不可能振作兴动,所以接着是象徵“大爲过甚”的《大过》卦。事物不能终久过甚,过极必险所以接着是象徵“险陷”的《坎》卦;“坎” 是险陷的意思。遭遇险陷必然要有所附丽才能获援脱险,所以接着是象徵“附丽”的《离》卦;“离”是附丽的意思。

有了天地然后纔有万物,有了万物然后纔有男性女性,有了男性女性然后纔能配成夫妇,有了夫妇繁衍后代然后纔产生父子,有了父子然后(人类发展愈多,须加治理)纔出现了君臣,有了君臣然后纔产生上下尊卑的名分,有了上下尊卑的名分然后礼义纔有所安置。(象徵“交感”的《咸》卦所揭示的)夫妇道理不能不恒久存在,所以(《咸》卦之后) 接着是象徵“恒久”的《恒》卦;“恒”是恒久的意思。事物不可能长久安居于一个处所,所以接着是象徵“退避”的《遯》卦;“遯” 是退避远去的意思。事物不能终久退避(必将重新振兴盛大),所以接着是象徵“大爲强盛” 的《大壮》卦。事物不可能终久安守壮盛而无所进取,所以接着是象徵“晋长” 的《晋》卦;“晋”是晋长昇进的意思。往前进取必然有所损伤,所以接着是象徵“光明殒伤” 的《明夷》卦;“夷” 是损伤的意思。在外遭受损伤的人必然要返回家中(以求家庭温暖的慰藉),所以接着是象徵“一家人”的《家人》卦。家庭(成员都是至亲,要是失于节制,蕩检踰閑,将会)流于穷困必然要产生种种乖背睽违的事端,所以接着是象徵“乖背睽违”的《睽》卦;“睽” 是乖背睽违的意思。事物乖背睽违必然导致蹇难,所以接着是象徵“蹇难”的《蹇》卦;“蹇”是蹇难的意思。事物不可能终久蹇难,所以接着是象徵“舒解”的《解》卦;“解”是舒缓解散的意思。过于舒缓必然有所损失,所以接着是象徵“减损”的《损》卦。能够不断自我减损(施益他人)必然也受人增益,所以接着是象徵“增益”的《益》卦。增益不止必然满盈流溃而被断然决除,所以接着是象徵“决断”的《夬》卦;“夬”是决断(清除邪恶)的意思。决断(清除邪恶)必然有所喜遇,所以接着是象徵“相遇”的《姤》卦;“姤”是相遇的意思。事物相遇而后会聚,所以接着是象徵“会聚”的《萃》卦;“萃”是会聚的意思。会聚而能上进就叫作上升,所以接着是象徵“上升” 的《升》卦。上升不止必然要困穷,所以接着是象徵“困穷”的《困》卦。困穷于上的必然要返归于下(以求安居),所以接着是象徵“水井”的《井》卦。水井的道理(历久必秽),不能不变革整治,所以接着是象徵“变革”的《革》卦。变革事物没有比鼎器(化生爲熟)更显着的,所以接着是象徵“鼎”器的《鼎》卦。主持鼎器的人没有比长子更适合的,所以接着是象徵权威“雷动”的《震》卦;“震”是雷震奋动的意思。事物不能终久奋动,应当适当抑止,所以接着是象徵“抑止”的《艮》卦;“艮”是抑止的意思。事物不可能终久抑止(必将逐渐前进),所以接着是象徵“渐进”的《渐》卦;“渐”是渐进的意思。渐进必将有所依归,所以接着是象徵“嫁出少女”的《归妹》卦。事物获得依归必然丰大,所以接着是象徵“丰大”的《丰》卦;“丰”是丰大的意思。穷极丰大的人必将丧失安居的处所,所以接着是象徵“行旅”的《旅》卦。行旅而无处容身(必然要顺从于人纔能进入客居处所),所以接着是象徵“顺从”的《巽》卦;“巽”含有顺从则能入的意思。进入适宜的居所而后心中欣悦,所以接着是象徵“欣悦”的《兑》卦;“兑”是欣悦的意思。心中欣悦而后能推散其所悦,所以接着是象徵“涣散”的《涣》卦;“涣”是涣发离散的意思。事物不能终久无节制地涣发离散,所以接着是象徵“节制”的《节》卦。有所节制就应当用诚信来守持,所以接着是象徵“中心诚信”的《中孚》卦。坚守诚信的人必然要过爲果决地履行职责,所以接着是象徵“小有过越”的《小过》卦。(美善的行爲)有所过越者办事必能成功,所以接着是象徵“事巳成”的《既济》卦。事物的发展不可能穷尽(成功之后又将带来新的未成功因素),所以接着是象徵“事未成”的《未济》卦作爲《周易》六十四卦的终了。

【注释】①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受,承继,《广雅·释诂》“受,继也”;“受之以”,犹言“接着是”。这几句说明《周易》六十四卦以《乾》、《坤》居首,象徵天地化生万物;继之以《屯》卦,象徵事物“初生”的情状。“盈”,谓天地始交,将生万物,其阴阳和合之气絪緼充盈(参见《屯》卦译注,以下诸卦名义均倣此,不另注)。案,《序卦传》叙述六十四卦次序相承的意义,依卦名爲说,有时只取某卦名义的一方面。因此,卦名的完整涵义当以原卦所释爲准。《周易玩辞》:“‘屯’不训‘盈’也。当《屯》之时,刚柔始交,天地絪緼,雷雨动荡,见其气之充塞也,是故谓之‘盈’尔。故谓之‘盈’者,其气也;谓之 ‘物之始生’者,其时也;谓之‘难’者,其事也。” ②饮食必有讼——此句犹言人类一旦出现生活资料的分配问题,便随着导致争讼。《韩注》:“夫有生则有资,有资则争兴也。”③衆必有所比——《韩注》:“衆起而不比,则争无由息;必相亲比,而后得宁也。” ④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韩注:“否则思通,人人同志; 故可出门同人,不谋而合。” ⑤以喜随人者必有事——喜,谓喜悦、乐意。此句指乐于随人者必当有所用事,发下文“蛊者,事也”之义。《汉上易传》:“臣事君,子事父,妇事夫,弟子事师,非乐于所事者其肯随乎? ” ⑥临者大也——《周易玩辞》曰:“‘临’不训‘大’。‘临’者以上临下,以大临小。凡称‘临’者,皆大者之事也,故以‘大’ 释之。” ⑦可观而后有所合,故受之以《噬嗑》;嗑者合也——“噬嗑”谓“齧合”,此处偏重取“嗑” 义。《韩注》:“可观则异方合会也。”案,“噬嗑”取“嗑”义,与下文“明夷”取“夷”义相类,均以卦名意义之一端爲说。⑧物不可以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这两句说明文饰的重要性,反映古人“尚文”的思想。《韩注》:“物相合则须饰以脩外也。”《东坡易传》:“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际,所谓‘合’也。直情而行谓之‘苟’,礼以饰情谓之‘贲’。”⑨致饰然后亨则尽矣——此句即《贲》上六“白贲,无咎”之义,体现古人既“尚文”又“重质”的辩证观念。《韩注》:“极饰则实丧也。”《折中》引张栻曰:“贲饰则贵于文;文之太过,则又灭其质,而有所不通。故致饰则亨有所尽。”案,以上几句可以看出《序卦传》作者的美学观点。⑩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此明去邪复正之义。周敦颐《通书》曰:“不善之动,妄也;妄复,则无妄矣;无妄则诚矣,故《无妄》次《复》。”(11)有无妄然后可畜——可畜,含有畜聚美德的意义。《折中》引阎彦升曰:“无妄然后可畜,所畜者在德。”(12)不养则不可动,故受之以《大过》——养,指充分的颐养。这两句说明先有充足过厚的颐养以爲基础,然后兴动以应大事,必有大爲过人的非凡之举。《韩注》:“不养则不可动,养过则厚。”《正义》:“郑玄云:‘以养贤者,宜过于厚。’王辅嗣注此卦云‘音“相过”之“过”。’韩氏云‘养过则厚’,与郑玄、辅嗣义同。”《折中》引姜寳曰:“无所养则其体不立,不可举动以应大事;惟养充而动,动必有大过人者矣。”(13)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这是兼合《咸》、《恒》两卦而言。《咸》卦明“交感”,即“夫妇之道”;《恒》卦谓恒久,则此道永恒不可移易。《集解》引郑玄曰:“言夫妇当有终身之义;夫妇之道,谓《咸》、《恒》也。”案,此段言下经卦序,与前段言上经卦序判然区分。《韩注》引前人关于上经明“天道”、下经明“人事”之论,以爲不切《易》义,指出上下经均是“错综天人,以效变化”,未尝有偏,此说似可取(参阅《咸》卦译注)。(14)家道穷必乖——此谓家道失节,则至穷乖。《韩注》:“室家至亲,过在失节。”《集解》引崔憬曰:“妇子嘻嘻,过在失节;失节则穷,穷则乖。”《纂疏》:“嘻嘻失节,必至蕩检踰閑,而家道穷矣;穷则家人乖离。” (15)益而不巳必决,故受之以《夬》——决,兼含溃决与决除之义;夬,即决断清除,这两句说明增益不已必致盈溢流溃而被决除,即转“益”爲“损”。《韩注》:“益而不已则盈,故必决也。”《周易集说》:“益而不巳则所积满盈,故必决”;“《益》之后继以《夬》,高岸爲谷之意也。”(16)决必有所遇——指决除邪恶必有喜遇,发下文《姤》卦名义。《韩注》:“以正决邪,必有喜遇也。”(17)聚而上者谓之升——《南轩易说》:“天下之物,散之则小;合而聚之,则积小以成其高大,故聚而上者升也。”(18)井道不可不革——《韩注》:“井久则浊秽,宜革易其故。”(19)主器者莫若长子,故受之以《震》——“鼎”义有二:既爲烹饪之器,又爲象徵权力的法器;前文“革物”取烹饪义,此处“主器”则取法器义。“震”又有“长男”象(见《说卦传》),故此处专明长子主权,亦取卦义一端之例。《程传》:“震爲长男,故取主器之义,而继《鼎》之后;长子,传国家,继位号者也,故爲主器之主。《序卦》取其一义之大者。” (20)旅而无所容,故受之以《巽》——巽,含有 “顺则能入” 的意义。《集解》引韩康伯曰:“旅而无所容,以巽则得所入也。” (21)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散,指推散其 “说”(即“悦”)以及于人,发下句《涣》卦名义。从广义看,又可引申爲学有所成则悦而推散于人。《韩注》:“说不可偏係,故宜散也。”《南轩易说》:“惟说于道,故推而及人;说而后散,故受之以《涣》。” (22)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此言“节”与“信”相互关联。《韩注》:“孚,信也。既已有节,则宜信而守之。” (23)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过》——此言履行诚信,不妨小有过越;即行信必果之意。《折中》引项安世曰:“有其信,犹《书》所谓‘有其善’(案,见《尚书·说命》),言以此自负而居有之也。自恃其信者,其行必果,而过于中。” (24)有过物者必济——此发《小过》卦名义,兼言下文《既济》之旨。《韩注》:“行过乎恭,礼过乎俭,可以矫世厉俗,有所济也。” (25)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这是说明事物虽有“既济”之时,但以发展的眼光看,“既济”中必含有“未济”的因素,因此《周易》最后一卦以《未济》告终。此中寓意,既明事物发展未有穷尽,又勉人不可因成功而固步自封。《韩注》:“有爲而能济者,以己穷物者也;物穷则乖,功极则乱,其可济乎?故受之以《未济》也。”

【总论】《序卦传》是分析《周易》六十四卦的编排次序,并揭示诸卦前后相承的意义。

全文分爲两段:前段叙上经卦次,后段叙下经卦次。此篇创作宗旨及命名之义,孔颖达认爲:“六十四卦分爲上下二篇,其先后之次,其理不见,故孔子就上下二经,各序其相次之义,故谓之《序卦》焉。”(《正义》)

文中以简约的语言概括诸卦名义,有与卦义切合者,有仅取其一端爲说者,目的均在揭明卦与卦之间的有机联繫,而不在于阐析各卦的完整意义。韩康伯指出:“《序卦》之所明,非《易》之蕴也。”(《正义》引)苏轼也说:“《序卦》之论《易》,或直取其名而不本其卦者多矣,若赋断章然,不可以一理求也。”(《东坡易传》)

《序卦传》在分析六十四卦序次之理的同时,集中揭示了事物“相因”、“相反”的两种发展规律。如“节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入而后说之,故受之以《兑》”,即指明事物沿正面的趋势进展;“损而不已必益”,“益而不已必决”,则指明事物向相反的方面转化。蔡清曰:“《序卦》之义,有相因者,有相反者。相反者,极而变者也;相因者,其未至于极者也。总不出此二例。”(《折中》引)文中释义儘管简约,但卦次编排的原理,作者的辩证哲学观点,均得到显明的反映。可以说,《序卦传》是一篇颇具哲理深度的六十四卦推衍纲要。

《序卦传》还披露了一个客观事实:今本六十四卦的卦序及上下经的区分,是相沿巳久的。张载曰:“《序卦》相受,圣人作《易》当有次序。”(《横渠易说》)项安世曰:“《易》之称上下经者,未有攷也。以《序卦》观之,二篇之分,断可知矣。”(《周易玩辞》)两人所论,正是基于上述事实而发。当然,《周易》创定之初,卦次是否如此编排,上下经是否如此区分,尚待将来学术界的进一步攷证。

应当指出,马王堆帛书《周易》的卦序,与《序卦传》所列爲两种不同的体例。帛书六十四卦以上卦爲纲、下卦爲目排列,此种排列方式比较便于检索,当是后人爲了占筮实用而作的改编(见《马王堆帛书六十四卦释文》及张政烺《帛书六十四卦跋》,两者均载《文物》一九八四年第三期)。然而,经过改编的帛书卦序,各卦之间已不复存在哲理的联繫;因此,对于攷究《序卦传》的叙《易》原理,就没有什麽用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