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太高看知识分子
南怀瑾先生说:知识分子批评都很刻骨,但本身最了不起的也只能做到清高。严格来说普通一般的清高,也不过只是自私心的发展,不能做到“见危授命”,不能做到“见义勇为”。所以古人的诗说:“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也是从人生经验中体会得来,的确大半是如此。屠狗辈就是古时杀猪杀狗的贫贱从业者,他们有时候很有侠义精神。历史上的荆轲、高渐离这些人都是屠狗辈。虽说是没有知识的人,但有时候这些人讲义气,讲了一句话,真有去做了;而知识越高的人,批评是批评,高调很会唱,真有困难时去找他,不行。
在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是受重视的。为什么呢?按照传统的说法,知识分子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良知,又掌握着人类最先进知识,所以,历来受到尊重,这当然与中国是文明古国有关系。尤其传统社会,知识分子更是受尊重的阶层。因为那时,读书是入仕,是提高社会层次和地位的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途径,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读书,人生是无望,没有前途的。
所以,几千年的读书人,能够耐得住寒窗之苦,为的是一朝能得“跳龙门”,金榜题名,步入达官显贵之列,显身扬名,光宗耀祖,此乃人生最大幸事。当然,也有不少读书人,如“范进中举”一样,一生执着地要考取功名,以致心理变态,乐极生悲,可见传统知识分子的人生的穷通荣辱,对于读书和考取功名,寄予了多大的厚望。
直到今天,虽然经济至上了,甚至物欲横流,人们对于文化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热情。人生成功的路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但对于读书入仕,对于知识分子,总有一份挥之不去的情结。别看社会上有钱的大款们风头日进,很多人对于“君子固穷”的知识分子的穷酸也表示不屑,但对于专家和学者们,还是心怀了比大款们更多的尊重和敬意的。从现实的角度,可能他靠向大款,因为有钱毕竟可以过得更舒服;而从精神层面,他可能更愿意向知识分子靠拢,因为有知识,精神上的富有毕竟才是真正的富有。
那么,知识分子凭什么就受尊重呢?仅仅因为掌握着知识吗?当然不是,主要还是其品格和精神。传统社会中,知识分子必须以“君子”自居的,也以此要求自己。古人以“玉”来比喻君子的品格,又以梅、兰、竹、菊、荷花、松、柏等比喻君子,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其纯洁无瑕,坚贞而淡泊,而且耐得住风霜和寂寞,保持自己的本性不改,在纷扰竞争的俗世,坚持自己的操守和原则,有一份“出淤泥而不染”的独立自由的精神和气质,这是大多数人们所向往的但难以做到的,所以他们受到人们的佩服和尊重。虽然那种“穷酸”和“硬骨头”的固执让许多想改变他们的人愤愤无奈,但毕竟是拿他们没办法的,在内心里也不能不对他们表示佩服。
孔子所谓“富而不仁,于我如浮云”,孟子所谓“舍生取义”,又说“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精神,在传统知识分子身上,表现得很明显。所以,屈原被放逐而保持如“芷兰”般的操守,不屈投江自灭,陶渊明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近代王国维殉身于学问思想,等等,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和气质一脉相承。也正是他们,无论穷通,都保持着那份对修身和对家国的情怀,所以成为社会的良知,成为精神的贵族,所以,对他们表示出尊重和高待,也是中国历来的传统。上自君王,下至百姓,无不对他们尊敬有加。所谓“用师者王”,古代的帝王将相,身边都有一个“老师”或“军师”的,这就是对知识分子知识和智慧的尊重和运用。
但是,知识分子当然也有自身难以突破的局限。不要说这一群人中,有不少是滥竽充数的所谓知识分子。就单说那些真正的知识分子,也难免有让人不满的表现。首先,是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就是一个大毛病。喜欢纸上谈兵,不重视实践,甚至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理论一大套,实事做不来。他有知识和思想,但行动力和执行力差,理想化但现实性不足。所以,知识分子的思想,既要有理论的指导性,也该有现实的操作性。这样才能产生出现实的力量。
虽说传统的知识分子有“舍生取义”的精神品质,但是现实中,有很多所谓的知识分子,因为软弱,在面对问题时就开始违心了,有时立场不坚,有时会骑墙,失去仗义,以明哲保身为上。没有文化的人,有时可能保持着更天然的淳朴、善良和仁义。比如,社会底层,甚至是黑暗势力中,也存在着侠义精神,但知识分子中,这些可贵的精神却早已被知识和文明的虚伪所掩盖。
知识和智慧同样是把双刃剑,利用好了,才能起好作用。知识分子如果使起坏来,可能危害更大。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知识分子好为人师,动辄以布道者和说教者自居,喜欢品评是非,对人评头论足,不注意考虑别人的角度、感受和立场,而自己却可能言行不一,却不加反省。现在社会上很多所谓的“专家”,有时突然站出来说话,对人品评是非对错,甚至有的爆出粗言污语,完全不注意自己知识分子的文明形象,很难说他的目的是纯粹的。又比如电视上盛行的很多专家讲堂,讲历史,讲养生等,告诉人们怎么怎么样,实在难说结论的科学性。甚至有的起了误导,或者引起更大的是非,所以,此类专家就很难让人尊重了,难怪时下有人称专家为“砖家”了。不珍惜自己的羽毛,如明星一样,迷上走穴,出名赚钱,唾液满天飞地四处演讲,在家里坐不住,一有人请就觉得社会需要自己了。而自己的学问是否到家了呢?只有他自己知道。
第三,知识分子之间不大和睦,经常是互相咬耳朵,打口水仗。按说知识越高,觉悟越高,宽容越多,但是知识分子间,却互相不服、不齿。不服什么呢?主要是学问和思想;不齿什么呢?主要是指责对方的人品修养上不去,言下之意是自己的人品学问高。因为知识分子最大的贪欲就是“名”,名声对他们来说是衣裳,当然要美化了。大概诋毁另一个人的名声,可能就会加大宣传自己的令名。加之知识分子多是些心思缜密的人,对别人可能心胸修养宽容能上去,唯独对于同类不能相容,这真是个有趣的现象。所以,代代知识分子难免“文人相轻”的毛病。因此,我们看到,越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就越是有着不大光明的钩心斗角,甚至是阴谋诡计,并不见得有那么和谐和团结。
第四,知识分子也容易牢骚满腹,他得遇时,当然诗情大发,但要怀才不遇时,就要对社会人心生出些牢骚怨恨,如怨妇,甚至生出仇恨心理。这也反映了他们心胸狭窄,眼光短浅,修养不够的一面。
以前的知识分子相对纯粹,尚且免不了这些毛病,更何况是现在名利心超越了名节心的知识分子们呢?所以,南先生说,不必太看重知识分子。当然,这里所说的知识分子,是就其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而谈的,并不包括其中那些精英人物,即坚持仁义道德,做人做事不失气节和骨气的知识分子。
南先生在说到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解译时,曾经自嘲说:“今古学术知见,大概都是时代刺激的反映,社会病态的悲鸣。谁能振衰补敝,改变历史时代而使其安和康乐?要依赖实际从事工作者的努力。我辈书生之见,游戏文章,实在无补时艰,且当解闷消愁的戏论视之可也。”由此可见,先生的自知之明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