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靖边县·统万城遗址》陕西名胜简介
在靖边县红墩界乡白城子。统万城遗址是东晋末大夏国京都统万城的所在地。
统万城,因城土质白,俗称其城为白城子;又因该城为大夏王赫连勃勃所筑,亦称赫连城。
据《历代通鉴辑览》记载,夏筑统万城。夏王勃勃,以叱干阿利领将作大臣,发夷夏10万人,筑都城于朔方黑水之南。曰:朕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新城宜名统万。
据《横山县志》记载,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三年(407年)六月,持节安北将军五原公刘勃勃,称天王大单于,建元龙昇,国号大夏,都统万。该书又记载,义熙九年(大夏赫连勃勃凤翔元年,413年)改姓曰赫氏。
统万城始建于义熙九年,成于义熙十四年(夏昌武元年,418年)冬十月,夏王赫连勃勃称皇帝。以宫殿俱成,真可谓到“统万”的时机,改昌武为真兴,以为他真的要兴盛起来。
据《晋书》记载,义熙中,赫连勃勃自称大夏,于朔方水之北,黑水之南,营起都城,自言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可以统万为名。蒸土筑城,锥入土一寸,即死筑者,而再筑之。名其南门曰朝宋,东门曰招魏,西门曰服凉,北门曰平朔。
据《北史》记载,魏太武帝拓跋焘始光四年(夏赫连昌承光三年,427年),西伐赫连昌(昌为勃勃之世子,勃勃殁后继位,勃勃殁于425年),克其城。城高10仞(1仞8尺),基厚30步,上广10步,宫墙5仞,其坚可以砺刀斧。国灭城易名统万镇。
关于统万城的变革,自建成后,赫连勃勃于长安置南台,以统万城为北京。北魏攻取后,在此置统万镇。自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至唐,曾为夏州治所。唐末又为定难军节度使治所。宋太宗赵光义淳化五年(994年)下令毁此统万城,迁民20万于银涧。统万城自建成至毁城,共历576年。
清宣宗旻宁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横山知县何炳勋对此城遗址进行了考察,并有禀文报告榆林太守徐松,这是历史上对统万城遗址比较详细的记载。
新中国建立后,对此城遗址进行了多次查勘,探分为外郭城、东城、西城,人们称之为头道城、二道城、三道城。外郭城呈西南至东北走向,现仅存略高于地面残迹,面积大于东、西两城。东、西两城呈长方形,中有一墙之隔。二道城有506米长的城址,南面和西北角都保存比较好。三道城南北长527.1米,东西长608.9米。西城的东门内偏南,和东城之东部偏北,各有一组宫殿遗址。城址一周和城连接的墩台很多,计东面有11座,西面有8座,北面有6座,南面有11座。西面的高约8米,东南角的高约7米,西北角的高约20米。城内中部稍偏西南,有一座土墩,高约10米。
城址向外,现住四五十户人家。遗址中出土琉璃瓦当、琉璃接水、陶砖、方形石础、瓷高足杯、箭镞、花方砖、大瓦、永隆瓦当、瓦当陶范、石龟座、圆雕石鸟、石武士、石灯、石臼、石磨、石碑、铜镜、驸马都尉铜印、铜佛、瓷狮子等文物。文物的发现对研究大夏国的建立,大夏和西夏人的文化、少数民族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参观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