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帝王梦·京城之旅·古观象台·皇城最高处放眼观苍天

沉沉帝王梦·京城之旅·古观象台·皇城最高处放眼观苍天

在东城区建国门立交桥西南侧的古观象台,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是明清两代天文观测的中心。明正统初年(1439—1442),钦天监将从南京按元代仪器复制的木型制成了浑仪、简仪、浑象仪等大型铜制天文观象仪器,就安放在新建成的观星台上。观星台是一砖砌高台,就是今古观象台前身。台下西侧有一四合院,有紫微殿、滴漏堂等,正统十一年(1446)又增建晷影堂,大体已形成今天的格局。明万历后,我国的天文科学又有很大发展。崇祯二年至八年(1629—1635)由徐光启、李天经等人又先后制造了纪限仪、平悬浑仪、平面日晷、转盘星晷、候时钟、望远镜、交食仪、列宿经纬天球、万国经纬地球、沙漏等。清代,观星台改称观象台。康熙八年至十二年(1669—1673)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应康熙帝之命,在原有仪器基础上设计督造了黄道经纬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地平纬仪、象限仪、纪限仪、天体仪等,康熙五十四年(1715)法国耶稣会传教士纪理安又设计制造了地平经纬仪。乾隆九年(1744)十月二十七日,乾隆参观了所有天文仪器,提出仪器的结构要近古,而刻度要从今。明清两代天文工作者在这里辛勤工作,进行了近五百年的连续天文观测工作,保持着在同一地点上连续观测最久的世界纪录。天文学家们向苍天索要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和数据,为人类天文事业作了很大贡献。而且,他们还逐日记录了自清雍正二年(1724)至光绪二十八年(1902)共一百八十年的气象资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资料最完备、保存年代最长的气象观测记录。

古观象台的天文仪器历尽沧桑。八国联军将所有仪器洗劫一空,后迫于舆论才归还,德国人还将地平经仪、天体仪、纪限仪、明制浑仪运到了柏林波茨坦离宫,1921年根据凡尔赛和约才运回北京,1933年天文工作者怕天文仪器遭日军破坏,将明制仪器都迁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只剩八件清代青铜仪器。

古观象台台高14米,东西长近24米,南北宽20余米。在明清北京的城墙外显得高大巍峨,如今,它虽已显得矮小了,但它所表现的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的勇气和智慧却辉映在整个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