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吴越曲·扬州之旅·扬州·扬州八怪书画双绝

悠悠吴越曲·扬州之旅·扬州·扬州八怪书画双绝

清雍正、乾隆年间,扬州成为东南沿海的文化中心,许多诗书画家云集扬州。画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李鳝、郑燮、李方膺、罗聘,(见李玉棻《瓯钵罗室书画目过考》)都是在这一时期寄居或生长在扬州的。也有易汪士慎、高翔、罗聘为高凤翰、边寿民、杨法三人者,或易高翔、李方膺为闵贞、高凤翰者,又有将陈撰或李葂列入者(见汪鋆《扬州画苑录》)。他们多半画花卉,主要继承陈道复、徐渭、朱耷、原济等人传统,但各具风格。他们不受清初正统派“四王”(王烟客、王鉴、王硲、王原祁)、吴(墨井)恽(南田)的影响,个性解放,各抒己长,正统派视之为骚扰画坛的“怪物”,其笔墨技法对近代中国写意花卉影响很大。

在“八怪”之中以郑燮最为著名,其成就也最为杰出。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扬州兴化人。乾隆元年进士,曾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爱民恶俗,后获罪罢官。其一生专心致志,刻苦钻研,画不落窠臼,创一代新风。板桥工于竹石兰蕙,随意挥洒,多而不乱,少而不疏,尽脱流俗。其诗云:“四十年来画竹林,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字亦独创一格,以行、草、隶结合而成,布局疏密相间、错落有致,其自称“六分半书”,时人目为“乱石铺街”,虽贬实褒。诗云:“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黛去争妍?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板桥晚年卖画为生,自订润格,“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扇面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语虽怪而襟怀坦白。

郑板桥《丛竹图》

“扬州八怪”中,其余几怪亦均有其独特之处。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原籍安徽休宁,寄居扬州。精画兰竹,偶亦作人物,生动有致。工隶善篆,尤长于画梅,笔墨清劲。金农称他画梅之妙,与高西唐(翔)异曲同工。老年目盲,还能画梅写隶字,落款署“心观”二字。诗名《巢林诗集》,传本甚少。

黄慎(1687—1766)字恭寿,一字恭懋,号瘿瓢子,又称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曾三次到扬州。家贫,卖画为生。初从上官周学工笔,到扬州后,变为粗笔写意,气象雄伟,粗服乱头,笔意纵横。其善人物,多取神仙故事和士大夫生活为题材,形象怪特;兼工花鸟。郑板桥称他七闽老画师。其草书豪气纵横,如飞龙惊凤、狂风崩石。

金农(1687—1763),杭州人,字寿门,号冬心,别号有众多。嗜奇好学,精于鉴别,收藏丰富。他早年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晦涩,书法从天发神谶碑、国山碑、谷朗碑吸收而来,加以心得创造,墨色拙直奇巧,自成一体。他年过五十才学画,初画竹,继画梅、马、佛像。其精于治印,也不受前人传统的影响,另辟蹊径。著作有《冬心诗集》、《冬心随笔》、《冬心杂著》等书。他寄居扬州最久,先住三祝庵,后住西方寺,卒于寺中。

高翔(1688—1754)字凤岗,号西唐,又号樨堂,一作西堂,扬州人。工诗、书、篆刻,山水花卉简拙放纵,淡丽苍浑。他对画法的研究兼收并蓄,吸收先人之长,学习同行之成就,因此在扬州八怪中别具一格。他憎恶社会常俗,只与石涛、金农友善。故时人《扬州竹枝词》云其“避安年来高凤岗,扣门从不出书堂。”

李鳝(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扬州兴化人。康熙间举人,曾为宫廷画家,因作品不合规格而被免职。先画山水,后从兄嫂习花卉。他初师蒋廷锡,后又吸取高其佩指画画法,尚写意,自得天然情趣,创豪放气派;取法林良、徐渭、万涛、朱耷,墨色映发而有生趣,《桐阴论画》称其“笔意躁动,有霸悍之气”。

李方膺(1697—1756)字虬仲,号晴江、秋池,又号抑园,江苏南通人。雍正初举“贤良方正”,曾官山东乐安、兰山两县知县,兰山知县任上因反对总督开垦扰民而下狱,出狱后,历任安徽潜山、合肥知县。又以不善逢迎,被劾去官,曾寄居南京借园,自号借园主人。穷老无依,卖画为生。他善画松竹兰菊梅及龟鱼,尤长写梅。作品苍老倔强,墨气淋漓,不拘绳墨,其诗多为随意于画上留题。

罗聘(1733—1799)字遯夫,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僧,扬州人。其宅朱草诗林在扬州彩衣街弥陀巷内。他是金农的学生,金农死后他为其收集遗稿募资出版,竭尽全力。其墨梅、兰竹、佛像无所不工并精于印刻。书画另具一格,取法多家,各吸其长,不谨守师法,故能和金农同列扬州八怪。他最喜画鬼趣图,借画鬼来讽世明志,自称鬼眼,以示己清白于浊世之独立。妻方婉仪,字白莲,也擅长画梅兰竹石,子允绍、允缵都善画梅,人称罗家梅派。诗集《香叶草堂·诗存》印本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