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秦魂·西安之旅·西安钟鼓楼·洪钟巨匾遗故事

赫赫三秦魂·西安之旅·西安钟鼓楼·洪钟巨匾遗故事

钟楼内挂有巨钟,鼓楼上悬有巨匾,二者皆有一段故事。

钟楼巨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名景云钟。钟高2米,直径1.5米,重6吨,钟身铸有唐睿宗撰写的铭文。景云钟钟声洪亮,音质优美悦耳,声传数十里。

明代西安城墙筑成后,城中心东移,为了让钟楼处于城中心地位,明万历十年(1582)将钟楼搬迁到现在的地址。但钟楼迁移新址后,声音却变小了。于是引起人们种种猜疑,有人说是新址风水不好,地不安宁,因此,不久就把这口钟搬走了。清乾隆五年(1740),陕西巡抚张楷登楼考察,发现罩着景云钟的房子,重檐覆盖,四周严密封闭,故而钟声“纳而不出”,声音听起来当然就变小了。

景云钟曾于1953年出席过世界赛钟大会,现在西安电报大楼的报时钟声即是景云钟声的录音。五十年代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派人专程来西安录了这口钟的声音,作为除夕夜晚辞旧迎新的钟声播出。

鼓楼有巨匾两块,南檐悬“文武盛地”,北檐悬“声闻于天”。字体皆古朴苍劲,相传出自唐代一位不见经传的杂役之手。

武则天时,鼓楼重修。为庆贺竣工,武则天在鼓楼上大宴群臣,看着刚修好的鼓楼,武则天皱起了眉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善于揣摩皇帝心思的狄仁杰上前奏道:依臣思之,是少两块匾。他已拟好了匾文,南匾书“文武盛地”,北匾书“声闻于天”。武则天听后非常高兴,马上命工匠做好两块长10丈、宽2.5丈的巨匾。可是城内书法大家,都不敢写这么大的字,唯恐出了差错被女皇问罪。有一个扫地的杂役听说后,毛遂自荐。狄仁杰见其面貌不俗,便欣然应允。杂役拿起扫帚伸进漆桶,挥舞扫帚,瞬间即成。原来这杂役自幼喜爱书法,因家境清贫,无钱买纸笔,就以扫帚为笔,练就了一手好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