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外之山,天外之天:强弱论》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山外之山,天外之天: 强弱论》三国谋略智慧大全

自 《孙子兵法》提出“以弱击强”的韬略名言后,历代智士竞相探索,到三国时代,已成就斐然。

三国时代,以弱击强几乎成了韬略家必须要完成的使命和履行的职责,否则,就会失去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事实上,韬略家们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猇亭之战以及许许多多的军事、政治、外交事件,强与弱的逆转、变化是令人震惊不已的。解剖三国韬略家手中的特殊武器——强弱韬略,将使我们能洞悉有关质与量的优劣多少之间的奇妙转变。

事物的由弱至强,有其自身的一套规律,例如: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逐步演化等等。同理,一个集团、一派势力的发展壮大,也离不开内外条件与时间空间。一旦各自独立发展的两种力量发生冲突时,其实力的比较,就会有强弱之分、大小之别。在一般情形下,弱肉强食。但每当双方冲突时,弱方有高明的韬略家参与决策,结果就不会那么简单,而是出乎常人所料,发生以弱胜强的奇迹。

三国韬略家们敢于以弱击强的第一个途径是找准敌方的致命弱点。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十全十美,无懈可击,天衣无缝。汉末黄巾起义烟炎蔽天、如火如荼,波才黄巾军围皇甫嵩于长社,皇甫嵩兵力单薄,与黄巾军强弱异势。全军震恐,危亡在即。但此时皇甫嵩发现波才军的致命弱点:依草结营,适逢大风。于是命令士兵各备束苇登城,命勇士乘间突围,在外纵火大呼,城上士兵也一齐举火相应,在这一突然事变中,皇甫嵩率军队从城中呐喊而出,直奔波才军,波才军惊乱逃奔。后逢曹操率军救援,并与朱儁军联合,同波才军拼搏,波才军大败,被杀数万人。强弱逆转,只在波才军的要害被皇甫嵩发现。董卓被杀、吕布被擒、孙策被刺、关羽被破、诸葛恪被暗算、曹爽被诛灭……无一不是其自身的致命弱点被敌手发现,结果显赫声势,灰飞烟灭;惨淡经营,溃于一旦。

以弱击强的第二个途径是集中己方的整体优势,攻击敌方的局部劣势。敌我双方强弱之势判然若揭时,不等于胜负结局的明白无误。敌方的整体之强不等于没有局部之弱。官渡之战,就是曹操以整体优势攻击袁军的局势劣势,取得胜利后,逐步扩大战果,以致全面影响整个战局。刘备率军进入益州,也是以整体优势攻击刘璋的局部劣势,先消灭葭萌守军,然后挥师南下。贾诩建议张绣袭击曹军、吕蒙取荆州、司马懿袭孟达、魏在合肥抗吴的反击战……均属这一类。

以弱击强的第三个途径是借天之力,反击强敌。韬略家们深知,最强大的人力也敌不过自然之力,如何使强大的敌方之力与自然之力相碰撞,而我方兵不血刃,即可安国定邦,平息敌军的威胁,已成头等重要的大事。其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天险,魏之广、蜀之险、吴之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三国鼎立的重要因素。其次,在以弱击强的过程中,或以水淹,或以火攻,借自然界的不可抗拒之力攻击敌军,一举而胜。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猇亭之战,弱方均采用火攻,赢得成功。公孙瓒破青州黄巾、关羽水淹于禁七军、赤壁之战等,均运用水攻,助成声威,乘势而进,夺取胜利。《孙子兵法·火攻篇》上讲: “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不仅水火,风沙雷电、寒暑冷热等自然现象、宇宙之力,无不被三国韬略家们所借用,成为手中打击强敌的最佳武器。

以弱击强的第四个途径是联合弱小,击败强敌。关东联军共同抗击董卓,张绣、刘表联合对付曹操,刘备、孙权一致抵御曹操等,都属于弱小势力联合,相对地改变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尤其刘、孙两弱相连,克敌制胜,成为以弱胜强的典范。这一典范表明了韬略史上盟军作战、统一战线形式具有巨大的反击能力。

以弱击强的第五个途径是分化瓦解敌人的阵营,使对手不攻自破。王允计间董卓、吕布,刘备招纳张松、法正,曹操在赤壁战后破坏孙刘联盟,陆逊因隙使间, 迫使魏江夏太守逯式免职, 解除一大对手。

总而言之,以弱击强的根本途径在于智谋韬略。敌强则用智,敌弱则用势,即以智谋韬略攻击强敌,以武力形势威慑弱者,“庙胜之策,不在强弱。”(《后汉书·袁绍传》) 诸葛亮 《隆中对》 中的一段文字,可以作为以智敌强的典型结论:

自董卓已 (通“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所谓“人谋”,即人的智谋韬略。

以上所论,均为强弱定格后,以弱击强的情况。至于强弱韬略的其余内容,如“攻强以强,离亲以亲,散众以众。” ( 《六韬·武韬·三疑》) 强敌不可怒,弱敌不可侮。“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管子·治国》)“兵不强,不可以摧敌。”(《商君书》) 得士者强,失士则亡。以强示弱,以弱示强。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兵强者,攻其将……三国时代均有大量的案例可寻。

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是由弱而强,以弱击强的历史。三国时代的强弱韬略有着十分深刻的辩证思想,内涵极为丰富,这一韬略理论的总结和实践的经验,是三国时代对于整个中国历史的一份智慧贡品,因为强弱韬略不仅规定了可供操作性的原则,而且更可贵的还在于替弱小的、新兴的力量为战胜强暴提供了武器,使人们感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使大众懂得了如何发挥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