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受宠信的德国传教士
在福临短暂的一生当中,对天主教有着浓厚的兴趣,与耶稣会教士汤若望的关系至为密切,思想上深受其影响。
汤若望(1592-1666),德国天主教耶稣会教士,明万历末年来到中国传教。于顺治元年十一月任清钦天监监正。福临亲政后,他因给孝庄文太旨治好了病,被尊为“义父”,福临称他为“玛法”(满语“爷爷”之意).福临不仅在天文、历法、宗教、道德等方面,而且在处理国家政务时,都要向这位老教士请教。
汤若望向福临呈递了三百余封奏帖,其中许多谏言得到采纳。福临曾对左右大臣说,汤若望的奏疏语皆慈祥,读之令人泪下。他还把汤若望与左右大臣作了这样的对比,认为有的大臣是为了求利禄而爱国君;汤若望则不爱利禄,因而他对国君的爱是真诚的。渐次频繁的交往,使两人的关系日趋密切,以致突破了君臣界限。凡有垂询,福临即宣召汤若望入宫,并许其随时径入内廷,两人开怀畅谈,每至深夜。他自己也常到汤的寓所,随意浏览教堂书房及花园,有时共进便餐,欢洽之情似家人父子。甚至福临的19岁生日也要在汤若望家里过,给了他极高的荣誉。
在福临的宠信下,汤若望连连进爵加级。顺治三年,授太常寺少卿衔;顺治八年,叙通议大夫;顺治十年,赐号通玄教师;顺治十五年,晋光禄大夫,在清廷中成为风靡一时的人物。然而,由于顺治十四年以后福临开始崇信佛教禅宗,汤若望企图使福临皈依天主教的努力终于无成,但他始终受到福临的尊重。
汤若望在顺治的心目中威信很高,对他几乎达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汤若望也确实在顺治的政治生涯中发挥了不小的积极作用。顺治是个“火烈急暴”的脾气,发起火来就不顾一切。作为封建帝王,有时“他略一暗示,就足够把进谏者的性命毁灭了”。当时朝中所有的大臣对此都无能为力,而“唯独汤若望有胆量和威望,他不顾一切,敢向皇帝指示皇帝所应走的道路”.由此不难看出,顺治与汤若望的关系非同一般。顺治在逝世前立三子玄烨为皇太子继承人,也是采纳汤若望建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