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文化·精气

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文化·精气

古代哲学范畴。指一种精灵细微的物质。《老子》中曾提出:“道之为物,惟恍惟惚,……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倍。”一般认为,这里已包含着精气说的萌芽。战国时期,精气说已很流行,它被人们广泛地用来解释各种精神的、生命的或自然的现象。但对精气说阐发较早而又较详的,要推《管子》中《内业》、《心术》、《白心》等篇。在这些篇章中,精气被看作是一种气,但它不是普通的气。“精也者,气之精也”(《内业》)。精气是气中精萃、精致的部分,更重要的是它是气中精灵的部分。由于有精气的存在,气才变得有生气、有活力,“一气能变曰精”(《心术下》)。精气流行于天地之间,变化不已,神出鬼没,所以精气也称灵气。精气还被看作是一种普遍的、客观的存在,它不依赖于人,也不依赖于任何其他的自然物质,而是自满自足、自行变化,并充满一切处所。精气“一来一逝,其细无内,其大无处”(《内业》)。所以,精神又被认为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一切事物,小到不可分割,大到不可再大,都包含有精气。精气还“下生五谷,上为列星”(《内业》),万事万物都是由精气产生的。人也被认为是由精气产生的,这叫“男女精气合”(《水地》)。而且,“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内业》)。意指精气对于人的生命和智慧有决定性的意义。《庄子·秋水》说:“夫精,小之微也”,“夫精粗者,期于有形者”,认为精为精细之义,属于有形之列。此后思想家一般都把精气看作是一种产生人的生命和精神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