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北方最大的藏书家朱睦㮮
朱睦㮮(公元1517~1588年), 字灌甫, 一作灌夫, 号西亭,又号东陂居士,朱元璋的七世孙、周定王朱橚之后裔。明武宗正德十二年 (公元1517年) 生于河南开封。居住在这里的周王,从朱橚开始,都十分重视文化事业,收藏了大量的图书。他出生在这样一个富有的家庭里,15岁受封镇国中尉。神宗万历五年 (公元1577年),举文行卓异为周府宗正,负责周府宗学的教学,讲授《易经》、《诗经》和《春秋》。他身居闹市,而不慕荣华富贵,“ 一切芬华声色之好,视犹土苴也”。他坚持走自己的路,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育和学术研究事业,不仅“藏书极富”,成为明代北方最大的藏书家; 同时又是当时一位学识广博的知名学者。
朱睦㮮一生爱书, 尤喜藏书。他出生在王室家庭, 受封镇国中尉后,便利用自己家庭的优越条件,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立志从事学术研究。他曾经访问河洛宿儒,向卫君聘学《易经》,和太芳学《尚书》,周伯昌学《诗经》,周涿为学《春秋》,许守谦学《周礼》。他的这种如饥似渴的学习兴趣,使他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与文人学士结下了不解之缘。到他20岁时,已具有广博的学识,“通《五经》,尤邃于《易经》、《春秋》”。这种远大的志向,促使他广泛收集汉以来诸家关于《五经》的传注及其他书籍。
省城开封是当时河南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朱睦㮮不满足于在开封 一地的收集。为了广搜群书,他四处奔走,专事访求。他曾先后南到江苏苏州、浙江及湖北应山,东至山东西部,西趋陕西耀县,北抵河南濮阳,采集各种书籍。江都葛氏、章丘李氏,是当时国内最著名的两大藏书家。他以巨资收购了这两家全部藏书,共计12560卷。据他在隆庆四年(公元1570) 的统计,为他所收藏的古书图籍: 经类12,680部,6120卷; 史类12,930部,18000卷; 子类10,1200部,6070卷; 集类3,1500部,12560卷,共计藏书4311部,42750卷。这在当时北方的藏书家中是居于首位的。
为了妥善保管这些古书图籍, 朱睦㮮于宅西建房五间, 储书于其中,并依照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编目。为他编纂的《万卷堂书目》 (又名 《万卷堂艺文目》、《西亭万卷堂书目》、《聚乐堂艺文目》),是他所收藏图书的书目,也是明代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书中设立31个子目,对于诸书的作者姓名、卷数作了简明的著录。
朱睦㮮不仅是当时北方最大的藏书家, 同时又是一位知名的学者。为他收藏的这些图书,既为他进行图书分类编目、成为目录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校书、刻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他正是利用所藏丰富之古书图籍,潜心于学术研究,相互比较,丹铅圈点,校勘题评,一丝不苟。经他校订的古籍,主要有: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 17卷、邢寿《略例注》,宋张洽《春秋集注》 11卷、赵汝谋《周易辑闻》6卷,明翁万达《翁东涯集》 17卷、张焕《平倭四疏》3卷及李梦阳《空同先生集》等。
朱睦㮮一生勤于著书, 直至临终之前, 在病榻上还在从事笔耕。他撰写的著作,见于记载的,主要有24种: 《易学识遗》、《春秋诸传辨疑》、《五经稽疑》6卷、《革除逸史》2卷,《圣典》24卷,《镇平王世纪》2卷,《谥苑》2卷,《授经图》20卷,《经序录》5卷,《异林》 16卷,《河南通志》40卷,《皇朝中州人物考》 16卷,《明帝世系表》 1卷,《周国世系表》 1卷,《朱灌甫集》20卷,《韵谱》5卷,《宗学书目》8卷,《医史》4卷,《谥法考》等。内容涉及史学、方志学、哲学、医学、文学、目录学等学科,多具资料价值。
如《河南通志》,由河南巡抚邹守愚主持纂修,李濂任总编。嘉靖三十四年 (公元1555年) 春完成初稿,经由他考证删润,于是年秋定稿付梓。计33目,约110万字,汇集了明代嘉靖三十四年以前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举、物产、风俗、地理、历史等方面的资料。
《皇朝中州人物考》,又名《中州人物志》,专载明初至嘉靖间河南人物。始自何德,迄于李承恩,共140余人。以政治、军事人物为主,兼及其他各类。人自为传,记其字号、籍里及生平事略,突出其事迹,传后有评语,论其功过得失。为研究明代河南人才分布及人才消长提供了资料。
《革除逸史》,成书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专记建文帝朝四年史年。以记靖难战争为主,兼及建文朝政治、经济、科举、制度改革、灾荒赈济、对外政策等各个方面。对于建文帝的下落进行了考辨,以为建文帝削发为僧遁去之说,为好事者为之,非实。
朱睦㮮身为王室之后,按照明朝的制度,他的生活是相当优裕的。但他不愿意过那种坐享其成的寄生生活,而是献身于文化学术事业,在藏书、刻书和著书方面均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既是一位著名的大藏书家,又是一位勤于笔耕的知名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