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原有价格体系存在的弊端
价格体系是指由各种商品的价格之间相互联系、彼此制约而形成的价格总体。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不同商品的比价体系和同种商品的差价体系。
合理的价格体系对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实现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对准确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对促进技术进步,增加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对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都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在理论上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价格管理制度过于集中,价格形式过于单一。致使许多商品的价格既不反映价值,又不反映供求,价格体系存在许多弊端。
首先,不同商品的比价不合理。如工农业产品之间,工业品的价格偏高,农产品的价格偏低;工业品内部,加工产品的价格偏高,原材料、能源产品的价格偏低;农产品内部经济作物的价格偏高,粮食价格偏低等等。结果高价象一根无形的指挥棒驱使各地重复建设,造成产品积压。如卷烟厂1983年就重复建设了300个,1991年上半年工商超过合理库存达150万箱,占压资金近30亿元。而低价象一口利剑把产品削减乃至消灭掉。例如广东珠江三角洲原来是盛产桑蚕的基地,由于国家收购价格太低,如今连桑蚕的影子也见不到了。致使下游生产不得不找米下锅或停工待料,严重地影响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同时,由于不等价交换,各企业经营成果失真,使经济责任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得不到认真贯彻,从而影响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其次,同种产品的购销差价、批零差价、地区差价、季节差价、质量差价等,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不合理的状况。例如,因为质量差价没拉开,违背了以质论价原则,不仅影响着产品质量的提高,而且造成了积压与脱销并存的状态,如电冰箱、电视机、自行车等许多产品都曾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优质品缺货,劣质品滞销的问题。又如部分农副产品购销价格倒挂,不仅影响了经营者的积极性,而且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据有关资料表明,过去10年,国家财政支付价格补贴就高达2630亿元,造成了“农业丰收,财政发愁”的局面,严重地消弱了国家在宏观上的调控能力。更引人关注的是,极少数不法分子,特别是经营者钻购销价格倒挂的空子,弄虚作假,损公肥私,不仅使国家蒙受了重大经济损失,而且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不良的政治影响。
最后,一些服务部门的收费标准太低,如房租、取暖、水电、洗澡、理发等。由于收费标准太低,使这些行业不但不能随着人口的增长而适当发展,反而连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给人民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
总之,以上问题都是因为违背价值规律,无视价值对价格的决定作用和供求关系的影响,单凭主观制定价格而受到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