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比赛作文的故事
900多年以前,在北宋的时候,有个名叫钱惟演的人,他是位有名的文学家。宋仁宗做皇帝的年代里,他当了一个河南府的通判,在洛阳城里做官。因为钱惟演既会写诗词文章,个人品性好,官又当得廉洁,所以在当时的文坛上名气大得很,读书人都尊敬他、信赖他,一大批好学上进的年轻人从全国各地跑去洛阳,投奔到他门下来拜师学习。这当中最有才华的就是欧阳修、谢希深、尹师鲁3人。他们师徒4人兴趣一致,常常聚在一块儿谈论些当代或古时候的人与事情,一块儿外出旅游访问、寻幽探胜,一起吟诗填词写文章,还常常把写好的东西拿来一起分析,互相评比,看看谁的优点多,大家吸取经验。
洛阳在当时就是一座年代久远的古城,很多建筑物与道路都有些破损。因为那时还没有汽车、火车一类的交通工具,人们赶路往往靠牛或马拉的驿车,或者骑马、步行,所以,大道的旁边在一定距离的地方都要建上驿站或亭子,供过往行客休息,喂马。有一次,钱惟演就在洛阳城外的一条大道旁,重新修建了一座驿站,他给新站取了一个名字,叫“临辕驿”。
临辕驿建成的那天,钱惟演带着欧阳修等3个人一起去参加落成典礼。这天的天气很好,天上晴空无云,大道两旁的荞麦青翠铺开,与枯黄的土地和道路互相映衬,直延伸到很远的天边,高大的榆树和葱茏的柳树错落有致,把驿站崭新的瓦顶木檐衬得神采奕奕。钱惟演神采飞扬,他突然想出了一个主意,要欧阳修他们3人即景作文,把驿站的修建过程与这里宜人的景致描绘下来,然后评选出最精彩的一篇,请工匠刻写上一块大石碑,立在驿站旁边,来纪念它的建成。作文的题目也就叫《临辕驿记》。
三个年轻人本来都很喜欢驿站这里的风景,听到钱惟演的提议,都高兴地答应下来。随同出游的侍童立即搬来桌椅,替他们铺开稿纸,磨好墨汁。他们润好毛笔,就开始动手作文了。
欧阳修是他们3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他从小勤奋好学,因为家境贫寒,他的妈妈教他在沙地上写字,也练出了一手好字。他智商很高,聪明过人,在平常的写诗作文中,总是一马当先,独占鳌头。这时他显得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地提起毛笔,迅速地在纸上挥动,似乎连思考都不用,一气呵成。不一会儿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就写好了。他第一个交了作文,钱惟演拿起稿纸就读起来,一边看一边不住地点头:
“好!写得很好。”
谢希深略作考虑,也很快提笔写了起来,他也没用多少时间,一口气写了一篇近700字的文章,欧阳修交卷后不久,他也搁了笔,把作文留在桌上,等钱惟演来评看。
在欧阳修和谢希深写完之后,他们发现尹师鲁写得很慢,一会儿搁下笔搔搔头,或用指头敲敲脑袋,再提笔写上几句。嘴里偶尔还轻轻地念叨着几句话,时而皱紧眉头,时而舒展开笑颜,写写停停,仿佛写得很艰难。大家都很关切地注视着他,他也好像没有在意。都快40分钟了,他才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轻松地放下手中的毛笔,双手把文章递给钱惟演,这时,钱先生都已经看完前两份作文了。
欧、谢两人也围上去欣赏尹师鲁的作文,他们本以为他的文章一定写得很长,一瞧却很短,就300来字。这3篇《临辕驿记》,尹师鲁的作文交得最晚,却写得最短,欧阳修他们大惑不解。
终于等到钱惟演来讲评作文了,他把3篇作文前后读了4遍,才慢慢地说:“欧阳修写得最快,谢希深写得最长,你们的作文也都写得不错。”
欧阳修和谢希深都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他们都把目光望着钱惟演,听他继续讲下去:
“文思敏捷,行文细致,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优点;但是,文章的好坏关键不在你写得快或是写得长。好的文章必须文字精炼,用词准确恰当,结构严谨,没有一处多余的意思,也没有一个多余的字词。尹师鲁这篇作文处处推敲,惜墨如金,文章虽短,但却是这3篇里最好的作文! ”
钱惟演讲得头头是道,3个年轻人都很佩服。尤其是欧阳修,本来认为自己这次又能得第一,最后却落了空,他认识到了自己心浮气躁的毛病。他十分佩服尹师鲁的沉稳,就把他的文章要去仔细诵读,然后又亲自找到师鲁,向他当面请教:
“尹兄,您看我写文章的最大毛病是什么呢?”
尹师鲁也很佩服欧阳修的才华,见他这样诚恳地向自己学习,也就非常坦率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当代的文人都有这样的毛病,仗恃自己的才气,随意地乱写,对自己所写的文章不作推敲,最后,文章写得是快,但却潦草,言语不精炼,水分很重,也不耐读。老弟,你很有才气,可千万要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
欧阳修拱手向他道谢,说:
“师鲁兄的高见真是一语中的啊!”
从那以后,欧阳修写文章再也不求快,而开始了求精。他还把《临辕驿记》重写了一遍,对于文章的遣词造句再三斟酌,反复地推敲,这次写出的这篇作文比尹师鲁那篇还少20个字。他把这篇文章首先拿去请尹师鲁看。
尹师鲁读完后,非常高兴。他把作文又送到谢希深与钱惟演那里,请他们看。大家都一致认为,欧阳修的这一篇短文才是最好的作文。
从此,欧阳修的学习,比以前更为刻苦了,他谦逊虚心,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和不足,不断进步,终于成了天下著名的散文大家,写出了如《醉翁亭记》这样言简意赅、隽永耐读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