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保卫北京

于谦保卫北京

明太祖起兵推翻元朝,赶走了蒙古贵族,建立了明朝。但是,在明英宗正统年间,一支叫瓦剌的蒙古族又强盛起来,经常骚扰明朝边境,杀人劫物,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在抗击瓦剌的战争中,出现了一位杰出的爱国民族英雄,他就是于谦。

于谦是浙江杭州钱塘江人。祖父于文是一位爱国官员。于谦从小就受到祖父的影响,具有爱国的思想。他对历史上的爱国英雄苏武、岳飞、文天祥等,都非常敬慕。他家里从他祖父时起就收藏有文天祥的画像。少年于谦就把画像挂在自己的房间里,还在画像下面写了8个字“宁正而死,弗苟而全”,赞美了文天祥忠于国家,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苟且偷生的崇高气节。文天祥的忠烈事迹深深铭刻在年少的于谦心中。

少年于谦天资聪明,15岁那年,就考取了秀才,进了“县学”。但于谦从不骄傲自满,为了将来能报效国家,他在杭州城南一座寺庙里刻苦读书。

有一回,于谦与同学一起谈古论今。一位同学忧伤地感叹:“西湖好美啊,可人生短促,享受不了多久!”

于谦神情严肃地说:“人生虽短,可活着的意义却大有不同。岳飞生得忠义,死得壮烈;文天祥视死如归,有浩然正气,他们的英魂与西湖同在。人有了正气,就能忠心为国。要是没有正气,就只知追求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这样的人生和猪狗差不多。正是岳飞和文天祥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

和同学告别后,于谦回到家里。灯下,他的心潮久久不能平静。他的脑海里不断涌现出前几天和大家一起外出散步看到工匠烧石灰的情景:坚硬的石块,经过烈火的焚烧,变成了洁白的石灰。想着想着,他拿起笔墨,随手写下一首咏石灰的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在诗中借石灰抒发了自己的志愿和情怀,立志向石灰那样,哪怕烈火焚烧、粉身碎骨,都毫不畏惧。只要一生对国家有用,做一个正直的人就心满意足了。

后来于谦长大成人,考中进士,在朝廷做了官。为官多年,他无论是担任河南、山西巡抚,还是在京城做官,始终不畏强暴、办事公道,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忠心耿耿,把国家的安危时刻挂在心上。

明英宗的时候,瓦剌首领也先率领大军公然南下,侵犯明朝的疆土。英宗皇帝亲自带兵去山西大同抵御敌人。不料,50万明朝大军在瓦剌军面前不堪一击。英宗逃到土木堡,成了瓦剌兵的俘虏。也先消灭了明军的主力后,又直扑明朝的都城北京,想灭掉明朝,重温元朝昔日强盛的旧梦。正当这民族存亡系于一发之际,忠心为国的于谦为了保卫大明王朝,毅然挑起了抵抗瓦剌军进犯的重担。

土木堡的失败,使明王朝的江山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消息传到北京城,人心惶惶。朝廷一班文武大臣议论纷纷,聚集在皇宫里商量怎样应付当前这个危急的局面。

当时,大臣们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主张逃跑的大臣徐珵(chénɡ)说:“瓦剌军十分凶猛,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消灭了我们50万大军,还抓走了皇上,北京城内不足10万老弱残兵,怎么抵挡得住呢?还不如赶快放弃北京,把都城迁到南方去……”

礼部尚书胡氵荧(yínɡ)说:“先皇永乐帝在北京营建陵墓,就表明是不想让子孙们南迁的。”说完痛哭起来。

一时皇宫里响起一片抽噎声。于谦眉头紧锁,不由得摇了摇头:国家危急,靠哭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主战派于谦再也忍不住了,便站出来,激愤地说:“主张放弃北京的人,应该斩首!我以为迁都是祸国殃民的说法,京城是天下的根本,怎能轻易放弃!北京保不住,就无法保证明朝的统一。宋朝南迁,造成了亡国的后果,这个深刻的教训我们怎能忘记?当前最要紧的是,赶快调集各地兵力,誓死保卫北京!”

大臣们听了很受感动,纷纷表示赞同。结果主战派取得了胜利,徐珵一帮人只好一言不发了。

英宗被俘后,在于谦等大臣的强烈要求下,郕(chénɡ)王即位当了皇帝,他便是历史上的明景帝。景帝觉得于谦说得有道理,就提升他为兵部尚书,负责保卫北京城,抵御瓦剌的进攻。

于谦接受重任后,立即行动起来。他积极招募、调遣和训练部队;加紧修筑工事和制造武器弹药;还把城外居民迁入城内,并储备了大量的粮食。接着,于谦又通令各守城将领:敌人如果挟持英宗皇帝前来,要坚决迎敌,不可开门接纳。

于谦把守卫北京的20万大军分别部署在北京9个城门外面,自己则率军驻扎在德胜门外,严阵以待。他还下令:把9个城门一齐关上,要求将士英勇杀敌,只能前进,不许后退。

在于谦的指挥下,北京的防务大大加强了,军民抗敌的士气十分高涨。

这年10月,也先率领瓦剌军,一路上烧杀抢劫,来到了北京城外。也先自恃兵强马壮,根本不把明军放在眼里。于谦主动派兵出击,在彰仪门迎头痛击了敌人,取得了胜利。

接连几天,也先连吃败仗,便心生一计,带领1万多人,挟持着英宗皇帝来攻德胜门。

也先要于谦等明朝大臣打开城门接驾,好乘机攻进城内。

于谦识破了敌人的阴谋。那天,于谦登上城楼,巍然站立,下令决不开城门。

英宗皇帝颤抖地说:“于谦,你还认识我吗?为什么还不放我进城?”

于谦恭敬而沉着地答道:“不是于谦不让皇上回来,只是也先诡计多端,请恕我不能开门,望皇上多多保重!”说完,含着热泪走下了城楼。

也先听了火冒三丈,恼羞成怒,便下令猛攻德胜门。于谦在这之前,听说瓦剌军要攻城,早在德胜门外土城的民房里埋伏下精兵。于谦眼看瓦剌军已中了埋伏,立即令旗一挥。忽听得“轰隆隆”一阵巨响,明军阵地火炮齐发。瓦刺军闻声,吓得哭爹喊娘。1万多瓦剌骑兵,死的死伤的伤,乱作一团。明军个个奋勇杀敌,越杀越勇,号称“铁颈元帅”的也先弟弟孛罗也丧命于炮火之中。

接着瓦剌军又转攻彰仪门。早已作好准备的明军,推出威力无比的战车,“神炮”齐发,打得敌人人仰马翻。这时,北京西郊的居民又赶来助战,敌人陷入了处处挨打的境地。正在战斗紧张时刻,于谦派来了援军,取得了彰仪门大捷。

经过5天激烈的战斗,瓦剌军伤亡惨重,只得狼狈地逃了回去,放回英宗皇帝。

于谦因保卫北京有功,景帝要加封他为“少保”官职。于谦却辞谢说:“太上皇虽回,但国耻未雪,臣不敢请功领赏。”

8年后,景帝得了重病。在徐珵等人的策划下,英宗重新夺取了皇位。接着,他们又怂恿皇上,加害挽回国家危亡的于谦。

于谦赴刑场之日,成千上万的百姓肃立在街道两旁,目送着忠心耿耿为保卫北京呕心沥血的老将军,泣不成声。有的提酒壶,含着热泪请他喝一杯。望着朴实的北京百姓,于谦也不禁老泪纵横。

于谦死后,他的遗骨被一位爱国志士收取,安葬在他的家乡杭州三台山下,并建立了雄伟的“于忠肃公祠”,与岳飞坟遥遥相对。为凭吊纪念这位爱国英雄,北京、山西、河南、江西等地方,也为他修建了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