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躁轻敌·百丈失利

急躁轻敌·百丈失利

1935年9月中旬,红军左、右两路军奉张国焘的命令,分别从阿坝和包座、班佑地区南下,向大金川流域的马塘、松冈、党坝一带集结。刘湘川军发现红军大部南下,乃沿大小金川地区布阵防堵,此时南下川西南作战的红军又与蒋介石的“剿匪”大军相遇,遂挥军向名山、邛崃地区进击。10月16日红军攻克邛崃、名山大路上的重镇百丈,即将进入人粮极丰的川西平原。刘湘下死命令要川军拼死夺回百丈,援救名山守敌。敌人十几个旅从东、北、南三面向红军发起进攻,拉开了百丈决战的战幕。百丈一带,地势开阔,多丘陵、树丛、深沟、水田。战斗一打响,敌人即集中强大炮火,向红军阵地猛烈轰击。成批敌机盘旋上空,疯狂施行轰炸。整营整团的敌军,轮番向阵地猛攻。从黑竹关到百丈10多里的战线上,处处是战火硝烟、刀光血影。红军坚守在月儿山、胡大林、鹤林场及黑竹关至百丈公路沿线的山岗丛林地带,与敌反复拉锯,因该地区交通方便,敌人调兵迅速,后继力量不断增加。22日,百丈被敌突入,红军与敌展开激烈巷战。指战员子弹打光,就同敌人进行白刃格斗,身负重伤,仍坚持战斗,直至与敌同归于尽。百丈战斗,是一场空前剧烈的恶战,打了七天七夜,毙伤敌人一万五千余人,红军伤亡亦近万人,敌我双方都打到了精疲力尽的地步。在敌又增兵的情况,红军只好放弃原计划,从进攻转入防御。11月下旬,撤出百丈地带。

百丈失利,教训何在呢?第一,对川军死保川西平原的决心和作战能力估计不足,想一口吞掉敌人,打到川西平原去,这是导致决战失利的主要原因。第二,与此相联系,红军高度集中兵力不够。敌80个团以上,纵深配备,左右呼应,红军只集中15个团的兵力进击,兵力不足,捉襟见肘。第二,战场的选择失当。百丈一带,地势开阔,部队的集结、隐蔽、攻防受很大限制,极易遭受敌机袭击与炮火杀伤。当敌发起反攻时,红军处在十余里的长弧形阵地上,三面受敌,相当被动。另外,部队习惯于山地战、隘路战,面对平地、水田、林带战斗,则缺乏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