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的灵魂

扭曲的灵魂

庄子》一书寓意深切,机趣横生,其高超的艺术成就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然而,撩开文学外在形式的面纱,我们却看到了一颗扭曲的灵魂。

凡是存在自然和社会对立的地方,庄子总是肯定自然,否定人为的社会、文化、道德。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庄周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反对仁、义、礼、智等社会属性,认为后者是加在人的自然本性上的绳索,甚至为保存人的本性,他一再表示蔑视和应该取消人类的文明。在自然观方面,他抬高无形的“道”、“绝对”和“无限”的地位,贬斥社会生活的存在意义。面对现实,庄子为自己设置了一个虚无的境界,宁愿象乌龟那样曳尾途中;庄子的政治理想则是原始社会初期的无差别状态。在庄子不认真的生活态度里,我们看到了一颗扭曲的灵魂在战栗。

在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地主阶级、农奴阶级和一批作为小私有者、小生产者的自耕农。自耕农中有一部分是由贵族地位下降而成的,他们有贵族的血统和文化教养,但政治、经济地位低下。这些人从自己切身利益出发,对现实制度不满,另一方面又受小生产者地位局限,无力改变现状。他们思想消沉、悲观厌世,以适己任性求得暂时的精神安慰和解放。庄子正是这一类人的代表。

庄子对现实的痛苦、恐惧和逃避使其作品形成了一种悲观的格调,不仅使自己消沉,对后世也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以后如阮籍、陶潜等大批文人在失意时的麻醉剂。这种消极的作用,也许是庄子所始料不及的,但恐怕不能不算作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种遗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