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的著作大都散佚

王充的著作大都散佚

王充(27——9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青年时在太学读书,师事班彪。历任州县官吏,后罢职家居,生活艰苦。著书很多,但遭当时统治阶级禁止,大部流失,仅有《论衡》一书流传至今。

王充的时代,正是西汉末年,许多农民起义相继失败,东汉的封建统治阶级采用宗教迷信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当时社会流行的思想有“天人感应”说,各种各样离奇怪诞的“谶纬”迷信。王充用他的名著《论衡》向封建迷信提出挑战。宣扬无神论,提倡唯物主义,他认为世界是由永恒存在的物质“气”组成的,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气”的组成部分,而人也是由物质“气”组成的。由于“气”本身运动自然产生万物。他从这个观点出发,对唯心论的世界观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从根本上否认了有超自然的主宰,而有利地打击了“天人感应论”。他指出天是没有意志的,天不能左右人的祸福,更不能支配主宰人的吉凶。他认为统治阶级政治措施好坏不可能引起天灾。自然界的灾害是物质“气”本身运动变化的结果,并不表示对人类的惩罚。王充还论证了精神和肉体的关系问题。他认为精气是构成人的精神和生命的物质因素,人没有“精气”就没有精神和意识,而人的“精气”是依赖于“血脉”的,“血脉”枯竭,形体腐朽,精神意识也要随之消亡。这就否定了超身体而独立存在的意识,同时也就否定了超自然而独立存在的鬼神。有力地推翻了有鬼神论者的一切论据。他指出鬼是“人思念存想之所致”,是人的恐惧心理中的一种幻觉。

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认识到意识来源于感觉,“生而知之”的事情是没有的。进而以为认识事物,不能仅凭感觉经验,还需要用理性思维,否则有可能以“实事为非”。但他还不能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来考察认识问题,他的认识论还是直观的。在社会伦理方面,他提出“礼义之行在谷足”的观点,认为人的衣食饱暖是道德观念的基础。在历史观上,他认为社会是向进步方面发展的,反对“今不如古”的复古主义。但他又断言“国之安危在数不在教”,认为统治者政治好坏和国家治乱没有关系,轻视人在改变历史中的主观力量,这就转向了历史的宿命论。他的主要缺点在于他将目的论的自然观机械地运用到社会历史方面,把社会问题和自然问题等同起来。这反映了当时遭到压迫的中小地主阶层知识分子的软弱性。

王充是中国早期的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他公开和统治阶级毒害人民的宗教迷信思想抗衡,他的著作遭统治阶级严禁,他的许多著作散佚。这对我们研究他的哲学思想受到限制,我们无法从他的全部著作中,了解他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发展的全过程。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