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恪不听忠言
诸葛恪是三国时期东吴人士,是诸葛瑾之子,诸葛亮的侄子。他从小就以才华闻名,才思敏捷,善于应对,从不让人。孙权觉得他很不寻常,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考察他,他也干过一些(如招抚山越人)漂亮事。陆逊死后,他升任大将军,假节,驻守武昌,接替陆逊任荆州刺史,成为东吴统兵一方的军事重将。
孙权晚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为争夺太子位,孙和、孙霸兄弟勾心斗角,大臣们分立派系,无奈,孙权废太子孙和,迫令孙霸自杀,改立10岁的少子孙亮为嗣,并寻找大臣顾托辅政。侍中孙峻推荐大将军诸葛恪,孙权认为诸葛恪刚愎自用,孙峻说,现在朝中大臣的才干没人能赶上他。孙权就召诸葛恪从武昌前往建业。临行,上大将军吕岱告诫他说:“眼下国家多难,每遇事你当十思而行。”诸葛恪说:“从前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夫子说两思就可以了。现在您教我十思,说明我太无能了!”吕岱无言以对,当时人们都认为吕岱失言了。诸葛恪拒绝了吕岱的忠言。
诸葛恪辅政后也不乏仁政之举,裁减冗官,免欠赋税等,但刚愎自用,狂妄自大,听不进任何人的忠言劝谏。特别是公元253年,他不顾众人的极力反对,不顾孙权死后国乱民乏的事实,强行征发二十万兵马,到淮南炫耀武力,包围合肥新城,结果久攻不下。当时正值酷暑,由于疲劳和饮用生水,军中疾疫流行,死伤者到处都是,军官们来报告,诸葛恪认为是假话,要杀报告者。对手下将领们的不同看法、计谋、战术,诸葛恪也一概不采纳,或削其军权,或迫其投敌。军中上下怨声载道,呼天怆地,诸葛恪却安然自若,到江中小洲上住了一个月,计划在浔阳建立田园。朝廷连下诏书让他回师,撤军时,一路抛尸无数,朝中上下怨恨,国中百姓失望。曹魏大将邓艾断言:诸葛恪载祸而归,必死无疑。
回到建业,诸葛恪不但不自省自责,反而盛气凌人,怪罪他人,责问中书令孙嘿,怎敢妄作诏书,令他回师,吓得孙嘿借有病躲回家中。诸葛恪命令军队整装待发,准备再次向曹魏进攻。
东吴宗室侍中孙峻因为百姓对诸葛恪失望怨恨,朝中大臣及官吏对诸葛恪厌恶恐惧,就对吴主孙亮说诸葛恪要谋反作乱,商议置酒请诸葛恪赴宴。结果,在酒宴上,孙峻将诸葛恪杀死,并灭其宗族。
就诸葛恪的才华、气质、干练、谋略来看,人们是普遍称道的,但却过于骄横、专断,身处周公辅政之位,却没有周公的贤德。知子莫如父,诸葛瑾早就断言:“诸葛恪不但不会使我们家族兴旺,反而会使我们遭灭族之祸。”许多人也都预见到了诸葛恪的败亡。孙峻当初极力向孙权推荐诸葛恪辅政,最后亲手将其杀死,说明诸葛恪的所作所为太令人失望。诸葛恪死于穷兵伐魏,但其败亡早在武昌拒纳吕岱忠言时就已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