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错误的“宇宙不变论”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变化的。从大地星系,再扩展到银河系、河外星系、星系团、乃至总星系,各种物质客体都是发展变化的。
然而,自古代至文艺复兴之前,亚里士多德的宇宙学说占居着主导地位。他认为宇宙是不变的,宇宙由一系列如同水晶那样透明的天球组成,地球位于宇宙中心,月亮、太阳、行星和恒星就分别镶嵌在不同的水晶球壳上,它们都作圆周运动。亚里士多德还认为宇宙是完美无缺的,一切改变、腐化和衰退只发生在最低的一层球壳——月亮以下的不完善的区域内,这就是“宇宙不变论”,它是在古希腊人对宇宙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当时人们对宇宙现象的解释,成为一种常识。后来,“宇宙不变论”被教会利用,教会利用宇宙不变的认识赞扬上帝的无限威力,宣称全能的上帝创造出完美无缺的永恒不变的世界,并且选择地球作为宇宙的中心。因而,“宇宙不变论”与宗教教义同样神圣,是不容怀疑的。
但是,随着天文观测的发展,“宇宙不变论”受到了动摇,特别是德国天文学家康德提出的星云假说,从理论上批驳了“宇宙不变论”的谬误。他指出:物质微粒从最初的混沌状态,通过吸引而不断凝聚,又由于排斥而发生旋转运动,并逐步发展成太阳系。他还指出,整个宇宙也是从物的原始分散状态而凝聚成一个中心,再逐步向四面无限地扩展下去。在宇宙中,天地不断地形成,又不断地毁灭;千千万万的太阳不断地燃起,又不断地熄灭。星云假说有力地批判了“宇宙不变论”,对于科学宇宙观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人们只能在时代条件下进行认识,这些条件到什么程度,人们的认识就到了什么程度。由于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宇宙不变论”才得以产生和广泛传播。我们不必苛求亚氏,但应切记,对于任何事物来说,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