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浮泛的宋初唱和诗
北宋初年,天下稍定,朝廷上下流行着宴乐安逸的风气,文学上与之相适应的,是唱和诗的流行。
991年,翰林学士苏易简等人在翰林院集会,宋太宗特意赐酒赐宴。苏易简等即席赋诗,集成《禁林宴会集》。这是现存最早的宋人唱和诗集。在皇帝和文学侍臣的带动下,唱和之风很快流行全国,从一般官僚文人到隐士野僧都卷入其中。他们效仿唐代白居易、刘禹锡、元稹等人的唱和诗,从生活琐事中取材,把诗当成日常应酬的工具。当时诗人李昉的唱和诗中有这样一首:
且喜身无事,因行过宫墙。闲题僧舍壁,静爇佛家香。竹户蜘蛛在,莎阶蟋蟀藏。唱酬聊取乐,不觉又盈箱。
全诗属对工切,造语圆熟,却遣意空虚,了无余味。结末两句,真实地写出了作者随手拈来,率意成篇的创作态度。这些,也是宋初唱和体的普遍特征。唱和诗的大量产生,是诗歌创作工艺化的结果。极度繁荣的唐诗,积累了大量创作经验,后代有较高文学修养的作者,只要借用常见的语言和结构模式,经过拼缀和模仿,便可写出一首首完整流畅的诗。这样写诗,无需艰苦的思考和锤炼,正适合诗人们往复唱和的需要。当然,大量“制造”出来的诗,不免空洞平庸,因此,宋初唱和诗中,很少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从时代环境看,唱和体投合了上层社会点缀升平,附庸风雅的需要,才能在宋初诗坛上流行一时。
唱和诗为生活内容贫乏的士大夫提供了日常消遣的好方法,因此一直兴盛不衰。随唱和体而出现的是西昆体,晚唐体等诗风,亦受唱和之风熏染,同样有思想空虚艺术苍白的缺点。后来还出现了在往复唱和中押险韵、用僻典、争奇斗胜的现象,即使象苏轼、黄庭坚那样的大诗人亦乐于此道。这种游戏作风亦是宋初唱和诗玩弄形式,脱离现实的阴影笼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