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的罪恶

奥古斯丁的罪恶

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 354—430)是古代基督教教义的集大成者,早期“教父”们制定的那些基督教的基本信条在他的著作里得到了全面的系统化、理论化。他适应着基督教教会和维护罗马奴隶制帝国的需要,利用和改造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建立了教父哲学中最大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他的著作如《上帝之城》、《教父手册》等像《圣经》一样被列为教会的经典。他的教育思想是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础。

奥古斯丁奉行上帝“创世说”。认为上帝不是如柏拉图所说用质料创造了万物,而是从“虚无”中创造出来的,离开了上帝的意志和创造,便没有世界,上帝从“无”创造一切,对此人无法理解,只能以信仰为满足,古代关于万物本原的哲学或科学的知识都是无用的,这样,奥古斯丁的知识论,也同样充满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他强调信仰高于理性,宗教虔诚高于知识,认为如果知识不能为宗教服务,则不仅无用而且有害。他把人追求学问、真理看作是一种危险的好奇心,并且是一种更为复杂的“挂着知识学问的美名而实为玄虚的好奇欲”。人们有了这种欲望,便要去探究外界的秘密。而人知道了这些秘密也毫无用处,他把一切有关客观事物的知识,都诬枉为“虚妄的知识”。

奥古斯丁极为轻视自然科学知识。当时自然科学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并已经为人们所承认,在事实面前,奥古斯丁虽然也不得不承认自然科学家们所取得的成就,但他对他们投以蔑视的目光,因为他们心中没有上帝的观念。他认为如果一个人只面向大自然,就是背叛上帝,而一个不能面向上帝的人,学问对他是无用的。

虽然奥古斯丁还没有达到完全弃智废学的地步,虽然他主张学习文法、修辞、辩证法、几何、音乐、数学、天文等学科的知识,但是,学习它们的目的,在奥古斯丁看来,只是为了认识永恒的存在,认识上帝。对于学习者来说,最重要的书是《圣经》,它是上帝的语言,是一切知识的源泉。

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其宗教哲学的原罪论和禁欲主义。他从圣经中有关亚当夏娃的故事中制造出他的“原罪论”,他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带着原罪来到人世,终生要进行忏悔和承受惩罚。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坏,它大大地损伤了人的心灵,成为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统治人民的工具。它对教育也带来的极坏的影响,成为中世纪学校恐吓和鞭打儿童的依据。奥古斯丁的禁欲主义也成为基督教教育压抑学生个性、情感的工具。

总之,奥古斯丁的教育哲学使人类的一切知识、学术都蒙上宗教的色彩,为黑暗的中世纪的到来拉开帷幕,这正是他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