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生制”教学

“导生制”教学

19世纪初,受法国卢梭的民主教育思想和德国巴西多的“泛爱主义”思想的影响,英国也开展了把泛爱主义和原有慈善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运动,“导生制”学校就是一例。兰卡斯特是诚心帮助贫民并且愿以小学收容大多数贫民子弟的民主主义者。1798年他在伦敦开办了一所学校,其中大部分的儿童受着免费的教育。他为了要扩充学生的数量,曾利用成绩最优的学生充当教育助手即导生。这种方法使他能把学校中的学生数目扩充到一千名。到19世纪初10年中,采用相互教学法的兰卡斯特学校普及于英国全国,学生总数达三万名。与此同时,国教派教士倍尔在当时的英殖民地印度为了对劳动者的子弟进行宗教教育和机械训练也利用了这种“导生制”教学方法,到19世纪初叶也把这种方法传到伦敦。倍尔制度在教学法方面跟兰卡斯特制度并没有多少差别,但是在教学精神上却大不相同。在倍尔的学校里只招收信奉英国国教的儿童,在进行全部教学中也灌输这种宗教的精神,倍尔就用这种精神为自己的学校争来了英国贵族阶级和教会人士的保护和资助。在采用“导生制”教学方法的人数众多的学校里,一个大讲堂里安置着许多书桌,每桌坐15人到20人。每10个学生中委派一个年龄最大、成绩最好的学生为导生。从早晨八点到十点,教师只对导生授课,他把当天所要传授给其余学生的东西对导生讲授。十时,导生就把早晨教师对他们所讲的东西尽可能地逐字地向年幼的同学重复一遍。教师所做的主要是监督教学的进行。这种方法只有在最严格的学习纪律和学习机械化的条件下才能采用。尽管“导生制”教学能大大节省经费、减少师资,又适合童工剥削制的需要,在英国盛行了约30年之久且流传到美、法、意等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英国对初等教育的重视,但是很明显,导生自己对每日的功课就了解得不够,他们至多能把一些技巧传授给其余的学生,而根本不可能作什么深入的解释。至于了解儿童的个性这一点就更做不到了,所以这种学校讲授的知识是极其有限的,教学变成了机械的训练。“导生制”教学也像后来陆续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来的双轨体制一样,劳动人民的子弟始终处在受歧视、受限制的范围内接受教育,与其政治经济特征相适应,成为这些国家难以“医治的病根”,其教训是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