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声》原文与翻译、赏析

《哭声》原文与翻译、赏析

方志敏



仿佛有无量数人在我的周围哭泣呵!

他们呜咽的悲哀的而且时时震颤的声音,

越侧耳细心去听,越发凄楚动人了!

“我们血汗换来的稻麦,十分之八被田主榨去了,

剩下的些微,哪够供妻养子? ……”

“我们牛马一般的在煤烟风尘中作工、输运、奔走,

每日所得不过小洋几角,疾病一来,只好躺着由死神摆布去了! ……”

“跌倒在火坑里,呵,这是如何痛苦呵! 看呀!

狂暴的恶少,视我们为娱乐的机械,又来狎弄我们了! ……”

“唔,唔,唔,我们刚七八岁就给放牛、做工去吗?

金儿福儿读书,不是……很……快乐吗?”

“痛呀:枪弹穿入骨肉,真痛呀! ……

青年人,可爱的青年人,你不援救我们还希望谁?”

似乎他们联合起来,同声向我哭诉。

这时我的心碎了。

热泪涌出眼眶来了。

我坚决勇敢的道:

“是的,我应该救济你们,我同着你们去……”



【赏析】 20年代初,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南北军阀的连年混战,使得国内政治动荡,经济衰退,民不聊生。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熏陶的方志敏痛切地感受到底层民众生活的悲苦,立志于要改造这个腐败的社会。他的诗文,无论是长歌还是短号,都异常真挚热烈,充满了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仇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祖国命运前途的关心。

《哭声》便是“用贫人的血泪涂成的”,是向那个不平等的社会发出的抗争的呼号。一开始,诗人便设置了一个特别的,叫人惊心动魄的氛围:“仿佛有无量数人在我的周围哭泣呵! 他们呜咽的悲哀的而且时时震颤的声音,越侧耳细心去听,越发凄楚动人了!”这是一个四面悲歌、泣声不绝的世界,多么辛酸痛楚,多么叫人惶然不安! 他的眼前展开了一幅幅悲惨的画面,耳边响起了一声声带血泪的控诉:农民的血汗被田主榨去,食不果腹,妻儿无着;矿工如牛马般被人使役,贫病交加,生命无保;贫苦的妇女逃避不了恶少的摧残,可爱的少儿不得不失学打工谋生,还有那些少壮的男人被拉丁抓伕,充当军阀混战的炮灰……哭诉声此起彼伏,场面惨不忍睹,年青的诗人禁不住心碎万片,血热中肠。“年青人,可爱的年青人,你不救援我们还希望谁!”这声声带血的呼唤使诗人再也坐不住了,这是一个怎样不公平的人吃人的社会啊! 诗人挺身而起: “是的,我应该救济你们,我同着你们而去……”写这首诗时,诗人正在南伟烈教会学校就读,其时他贫病交加,家中负债累累而不得不准备退学,因此,他对民众的苦难才有如此真切的感受。但他不是高坐云端俯视人间苦难,流两滴清泪,道两声阿弥陀佛的菩萨,他是在用自己的全部心血去为穷人呐喊,抗争。所以说,真情便是此诗的最大特点。诗篇用白描的手法叙写哭诉的场面,声声血泪,真实动人。诗句饱含感情,感情浸透诗篇,读者便是在这真与情中感受到诗歌的强大力量。

这首诗并不刻意追求音韵和格式,没有任何华丽的词藻。朦胧的意境,却有一种自由无拘,神聚形散的散文风味,而正是这种口语式的长句子,更适宜于衷情的表达,委婉有致,质朴晓畅。

在遣词用字方面,也是颇具匠心的。诗中大量运用叹词和语气词,加上叹号、问号、省略号的配搭运用,就强烈衬托出民众那种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苦涩、惨痛,造成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既是一篇催人泪下的声讨旧制度的檄文,也是一支激人奋发,寻求新生的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