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唐]孟郊》原文与赏析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诗题《劝学》的“劝”是勉励的意思。早在先秦晚期,荀况就写了《劝学》,列为《荀子》的首篇。由于荀况的《劝学》采用博喻的手法,对学习的重要及其内容、途径作了详尽的阐发,孟郊用同一个题目作诗,就须另辟蹊径,看来诗人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

孟郊(751—814),字东野,中唐诗人。他虽一生潦倒失意,却不肯随波逐流。他的诗作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从《劝学》这首诗我们可以窥见他诗作风格的一斑。

诗人首先用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击石取火作譬喻,指出燧石只有经过敲击,才能产生火星;不敲击连烟都没有,更别说火了。“元”,现在通常写成“原”,元(原)来、本来的意思。

基于同样的道理,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懂得“道”,诗中所说的“道”当包括作人之道和作诗之道。孟郊曾说:“文章者,贤人之心气也。心气乐,则文章正;心气非,则文章不正”。(《送任载齐古二秀才自洞庭游宣城》诗序)可见这两者在孟郊认识中是统一的。自然,自家如此,即不学而能。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对“人学始知道”作了精彩的发挥,强调任何事都须自家努力,别人的创获不会成为自己的成果。这两句是孟郊一生得力处,直到今天也并未丧失其生命力。韩愈很推崇孟郊,称赞他的诗作“冥观洞古今,象外逐函好”(《荐士》);苏轼不欣赏孟郊,但也承认他的诗作“孤芳擢荒秽(独自挺出于俗诗之上),苦语余诗骚(是《诗经》《离骚》的绪余,即继承者)”(《读孟郊二首》),不论是褒者还是贬者,都肯定他的诗作有自己的个性。如果孟郊不学习,不知“道”,沿袭当时流行的平庸浮艳的诗风,那就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我们今天也许就不会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过这位诗人了。

结句“青春须早为”,热切地勉励世人抓住一生最宝贵的时间,在“学”“运”上狠下功夫;“岂能长少年(古人所说的少年相当于今天的青年),”用冷语对怠惰的人当头棒喝。热切也好,冷峻也好,都体现了诗人劝学的一片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