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口望见南山·[宋]郑震》原文与赏析

[宋]郑震

荆江江口望漫漫,一白无边夕照寒。

只是青云浮水止,教人错认南山看。

荆江,长江自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两岸地势低洼,久雨必为水所侵,更是一片汪洋。“南山”,当是指匡庐名胜,位于江西鄱阳湖畔,距城陵矶江口有三百公里之遥,且其间江势蜿曲,绝非目力所能及。诗题借用一个虚幻的景致,为真实的存在作映照。

整幅画面硕大而空灵。茫茫江水,烟波浩淼,自西东去,奔腾不息。一位诗人,伫立江畔,把深沉的目光投向天边的远处。一个“望”字,写尽无限情思,勾人无穷联想:他在望什么?是在望江川之秀景,还是在望归舟之旅人?是在望故园之旧居,还是在望异乡之挚友?是在望江中之渔者,还是在望彼岸之耕夫?他望见了什么呢?只是“漫漫”的“一白无边”。仿佛是一片空白,但绝非空白,这里有千年长流的实实在在的内容。在这淡墨勾染的主体背景上,一轮红红的夕照残阳正在西方天际下坠、下坠。夜晚的寒意分明已开始降临。鲜明的红白色调的强烈对比,大写意的渲染与点缀,这独特的艺术匠心创设了颇富哲理的意境:江水在不息地奔流,昼夜在日日地轮转。人生是如此之易逝:刚刚还如日之初升,倏忽已到了生命的暮年!相对的永恒与绝对的短暂之间的矛盾是如此之触目惊心!

诗人好像觉得这幅一片苍茫一点红的大画太过单调,又挥起彩笔在迷茫的天水交汇处添上一抹苍青,似山而非山,“只是青云浮水上,教人错认南山看。”利用人们观察的局限,创设了一个认识的误区:形象相似者,本质其实是不同的。不过,哲理诗毕竟不同于哲学论文,它散溢着形象思维的多层面美学情趣。

顿悟的快感。走出了心灵的误区,顿然会滋生起一阵莫名的快乐,这是我们常有的体验。为自己先前的不悟而可笑,为他人现在仍然未悟而可笑。

人生的苦涩。误将青云作青山,是诗人深含在内心的一颗苦果。是失恋之苦,还是失友之恨?是仕途上误入歧途,还是人海中误落圈套?这其中仿佛埋藏着一个发展得不很顺畅的故事,让我们费心去锻炼自己的想象力。

隐逸的追求。陶翁曾结庐于江西浔阳(今九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苏轼曾评:“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古人用意深微。”(《题渊明饮酒诗后》)郑震明知青云非南山,却将青云当南山,那深一层情思不难品出。

《薑斋诗话》云:“含情而能达,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则自有灵通之句,参化工之妙。”此诗庶几达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