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刈麦行》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宋]范成大
梅花开时我种麦,桃李花飞麦丛碧。多病经旬不出门,东陂已作黄云色。腰镰刈熟趁晴归,明朝雨来麦沾泥。犁田待雨插晚稻,朝出移秧夜食麨。
这是范成大继承唐代新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 “因事立题”而作的一首乐府诗。它借助于一个农夫之口,真切地描绘了小麦的生长过程和抢收小麦时节繁忙的生活图景。
前四句写小麦从播种到成熟的生长过程。宋室南迁之后,中原沦陷,北人纷纷南渡,同时也把耕作技术带到了南方,江南种麦也大盛起来。每年入冬时节,梅花绽开枝头,含笑霜风,这时,农夫们或三三五五,成群作伴,或倾家而出,老少咸集,来到田野,翻地耙田,趁着墒情尚好,抓紧播种小麦。次年仲春,芳草青青,群莺鸣唱,桃李花飞,这时,小麦已经开始拔节、抽穗。农夫极目田野,一片碧绿,小麦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眉宇之间都流露着喜悦兴奋的神情。然而,农夫不幸染病,一病经旬。他身卧病榻,心系田间,所以,病情稍有好转,便柱杖出门,来到野外,看望自己曾为之洒下汗水、为之情丝萦绕的小麦去了。村东头一方傍山邻水的田地,正是他神驰梦怀的地方,这时麦已成熟,麦浪起伏着,遥遥望去,犹如一片黄云。这四句写小麦由播种到成熟的过程,极简洁,极生动,以花木盛茂变化代季节,以黄云一片状麦熟的景象,形象鲜明,色彩强烈,画面优美,引人无限遐思。另外,忙于耕种,喜于收获的农夫的形象,也生动如绘,时时映现于读者的眼前。
后四句描写“三忙”季节紧张的生活。俗话说“麦熟一晌”,这时是最繁忙的时节,趁着晴天朗朗,必须抓紧收割。所以,农夫也顾不得大病初愈之后嶙峋瘦弱的身体了,他腰插镰刀,冒着灼背炙肤的炎炎烈日,来到麦田,也加入了收割的行列。他心中明白,说不定明早就会有暴雨降临,万一延误,成熟的小麦就要坏在地里了,一年的辛劳也将随之付之东流。这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忙着收割,忙着打场,同时还要忙着犁田整地,栽种晚稻,为秋季的丰收创下基础。在这三忙季节,农夫将小麦抢收完毕,又赶着黄牛来到田里,犁田耙地,单待天降大雨,安排秋季作物。他带着用新打下来的小麦做的干粮,一大早就到田头移秧去了,夜深了还在田间忙碌着。
范成大一向有“田园诗人”的称号,不过,值得提及的是,他的田园诗,既不同于陶渊明式的“聊为陇亩民”、 “复得返自然”之类的诗作,更不同于因过腻了富贵生活,想换个农家风味的王维式的“即此羡闲适”的作品。在范成大的“田园诗”中,我们可以触觉到农家真实的生活内容,嗅觉到农家真正的生活气息。他的诗作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农家的景物、岁时、风俗、劳动、艰辛、忧虑、苦难等各式各样的生活琐事,流露出对农夫们辛苦耕织的深深同情,和对淳厚民风的热情赞赏。由于诗人在一定程度上亲自体验过农夫的生活,所以,读他的诗作,不仅仅使我们看到一些鸡犬桑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使我们似乎也跟着诗人来到了农夫中间,亲身体验了艰辛、繁忙的农家生活。
《刈麦行》这首诗,写景叙事,纯用农家口语,不着雕饰,本色朴素,毫无铅华,但感染力极强。淡淡的诗句中,有浓浓的情味,有色彩鲜明的画面,又耸立有活脱脱的人物形象,诗意丰厚,意境幽邃,给人以无限清新丰实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