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斋郎·第二折·|原文|赏析|鉴赏|译文|注释

鲁斋郎·第二折

 (鲁斋郎引张龙上,诗云)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阴。谁识张珪坟院里,倒有风流可喜活观音。小官鲁斋郎,因赏玩春景,到于郊野外张珪坟前,看见树上歇着个黄莺儿,我拽满弹弓,谁想落下弹子来,打着张珪家小的,将我千般毁骂,我要杀坏了他,不想他倒有个好媳妇。我着他今日不犯,明日送来。我一夜不曾睡着,他若来迟了,就把他全家尽行杀坏。张龙,门首觑者,若来时,报复我知道。(正末同贴旦上,云)大嫂,疾行动些! (贴旦云)才五更天气,你敢风魔九伯,引的我那里去?(正末云)东庄里姑娘家有喜庆勾当,用着这个时辰,我和你行动些。大嫂,你先行。(贴旦先行科) (正末云)张珪怎了也?鲁斋郎大人的言语:“张珪,明日将你浑家,五更你便送到我府中来。”我不送去,我也是个死;我待送去,两个孩儿久后寻他母亲,我也是个死。怎生是好也呵! (唱)

[南吕·一枝花]全失了人伦天地心,倚仗着恶党凶徒势,活支刺娘儿双拆散,生各札夫妇两分离。从来有日月交蚀,几曾见夫主婚、妻招婿?今日个妻嫁人,夫做媒,自取些奁房,断送陪随,那里也羊酒、花红、段匹?

[梁州第七]他凭着恶哏哏威风纠纠,全不怕碧澄澄天网恢恢。一夜间摸不着陈抟睡。不分喜怒,不辨高低,弄的我身亡家破,财散人离。对浑家又不敢说是谈非,行行里只泪眼愁眉。你、你、你,做了个别霸王自刎虞姬;我、我、我,做了个进西施归湖范蠡;来、来、来,浑一似嫁单于出塞明妃。正青春似水,娇儿幼女成家计,无忧虑,少萦系,平地起风波二千尺,一家儿瓦解星飞。

 (贴旦云)俺走了这一会,如今姑娘家在那里? (正末云)则那里便是。(贴旦云)这个院宅便是?他做甚么生意;有这等大院宅? (正末唱)

[牧羊关]怕不晓日楼台静,春风帘幕低,没福的怎生消得。这厮强赖人钱财,莽夺人妻室,高筑座营和寨。斜搠面杏黄旗,梁山泊贼相似,与蓼儿洼争甚的!

 (云)大嫂,你靠后。(正末见张龙科,云)大哥,报复一声,张珪在于门首。(张龙云)你这厮才来。你该死也!你则在这里,我报复去。(鲁斋郎云)兀那厮做甚么? (张龙云)张珪两口儿在于门首。(鲁斋郎云)张龙,我不换衣服罢,着他过来见。(末、旦叩见科) (鲁斋郎云)张珪,怎这早晚才来? (正末云)投到安伏下两个小的,收拾了家私,四更出门,急急走来,早五更过了也。(鲁斋郎云)这等也罢。你着那浑家近前来我看。(做看科,云)好女人也,比夜来增十分颜色。生受你。将酒来吃三杯。(正末唱)

[四块玉]将一杯醇糯酒十分的吃。(贴旦云)张孔目少吃,则怕你醉了。(正末唱)更怕我酒后疏狂失了便宜。扭回身刚咽的口长吁气,我乞求得醉似泥,唤不归。(贴旦云)孔目,你怎么要吃的这等醉? (正末云)大嫂,你那里知道! (唱)我则图别离时,不记得。

 (贴旦云)孔目,你这般烦恼,可是为何? (正末云)大嫂,实不相瞒:如今大人要你做夫人,我特特送将你来。(贴旦云)孔目,这是甚么说话! (正末云)这也由不的我,事已至此,只得随顺他便了。(唱)

[骂玉郎]也不知你甚些儿看的能当意,要你做夫人,不许我过今日,因此上急忙忙送你到他家内。(贴旦云)孔目,你这般下的也? (正末唱)这都是我缘分薄,恩爱尽,受这等死临逼。

 (贴旦云)你在这郑州做个六案都孔目,谁人不让你一分?那厮甚么官职,你这等怕他,连老婆也保不得?你何不拣个大衙门告他去? (正末云)你轻说些。倘或被他听见,不断送了我也?(唱)

[感皇恩]他、他、他,嫌官小不为,嫌马瘦不骑;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云)他便要我张珪的头,不怕我不就送去与他;如今只要你做个夫人,也还算是好的。(唱)他少甚么温香软玉、舞女歌姬。虽然道我灾星现,也是他的花星照,你的福星催。(贴旦云)孔目,不争我到这里来了,抛下家中一双儿女,着谁人照管他?兀的不痛杀我也! (正末唱)

[采茶歌]撇下了亲夫主不须提,单是这小业种好孤凄,从今后谁照觑他饥时饭、冷时衣?虽然个留得亲爷没了母,只落的一番思想一番悲。

 (正末同旦掩泣科) (鲁斋郎云)则管里说甚么,着他到后堂中换衣服去。(贴旦云)孔目,则被你痛杀我也! (正末云)苦痛杀我也,浑家! (鲁斋郎云)张珪,你敢有些烦恼,心中舍不的么? (正末云)张珪不敢烦恼,则是家中有一双儿女,无人看管。(鲁斋郎云)你早不说!你家中有两个小的,无人照管。——张龙,将那李四的浑家梳妆打扮的赏与张珪便了。(张龙云)理会的。(鲁斋郎云)张珪,你两个小的无人照管,我有一个妹子,叫做娇娥,与你看觑两个小的。你与了我你的浑家,我也舍的个妹子酬答你。你醉了骂他,便是骂我一般;你醉了打他,便是打我一般。我交付与你,我自后堂去也。(下) (正末云)这事可怎了也?罢,罢,罢! (唱)

[黄钟尾]夺了我旧妻儿,却与个新佳配,我正是弃了甜桃绕山寻醋梨,知他是甚亲威。教喝下庭阶,转过照壁,出的宅门,扭回身体,遥望着后堂内,养家的人,贤惠的妻!非今生,是宿世,我则索寡宿孤眠过年岁,几时能勾再得相逢,则除是南柯梦儿里!(下)

《鲁斋郎》全称为《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全剧共四折,其主要情节是: “花花太岁”鲁斋郎先霸占了李银匠之妻,李到郑州告状,病倒在大街之上,适逢六案都孔目张珪救回家中,服药痊愈,拜张珪夫妇为姐夫、姐姐。未几,鲁斋郎又在清明节上坟之际遇到张珪夫妇,因张妻美貌,鲁斋郎又顿生淫念,逼张送妻与他,并把玩腻了的银匠之妻赐张为妻,张将银匠之妻领回家中,恰巧银匠又至,张为成全他们便让其破镜重圆,并索性将家产儿女留与他俩,自己出家去了。15年后包待制包拯智斩鲁斋郎,张的一双儿女也被包拯抚养成人,包劝张还俗重振家业,张已心如死灰,甘愿永留空门。

《鲁斋郎》属元杂剧中的公案剧,它极其大胆地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腐败:统治阶级可以任意作威作福,他们无法无天,随心所欲,为了满足兽性的发泄不择手段,不顾廉耻,简直与禽兽无异。像鲁斋郎这类“嫌官小不做,嫌马瘦不骑”无恶不作的权豪恶霸,在元代现实生活中是非常之多的,这个形象的出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典型意义,鲁斋郎的所作所为简直可以说是元代统治阶级的一个罪恶的缩影!

《鲁斋郎》假借宋代为背景,写的却是当时骑在人民头上的蒙古、色目统治者。鲁斋郎可以任意抢夺人家的妻子而不受任何制裁;反之,李银匠和张珪的妻子被眼睁睁抢走,却一个唬得哑口无言,一个只好出家做道士。这种现象只有元代才会出现,其他任何朝代都不像元代这样明目张胆、肆无忌惮,作者之所以假托宋代为背景,把这个阿合马般的花花太岁取名为“鲁斋郎” (斋郎乃宋代官名,品级很低,职务是伺候皇帝祭祀诸事,有太庙斋郎、郊社斋郎等名),不过是一种机智的策略。根据剧情,鲁斋郎应该是一个职位相当高的官,读者和观众都可以心照不宣地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和这种巧妙的斗争手段。另外作者假手幻想中的清官“包拯”出来为民除害(包拯亦为宋代人),虽然不是现实地、彻底地解决问题,却也看出他明辨是非、主张正义,这是站在人民立场上的爱憎的流露,是符合人民愿望的。特别是鲁斋郎已被处刑之后,张珪仍然要做道士、不肯回家的那种“惊弓之鸟”的精神状态,反映出封建社会人吃人的制度,决不会因为某一具体事件暂时解决,或某一罪魁的服法被斩而停止进行。作者把他的出世思想写得那么轻飘,恰是指出他对现实生活的心情沉重,这都是艺术手腕高明的表现。

《鲁斋郎》第二折乃全剧中最为精彩的一节,它集中地表现了被剥夺、被侮辱、被损害者张珪与自己的妻子虽为生离实为死别时的悲痛欲绝的情怀,就在血泪斑斑的一字一句、一唱三叹中控诉了封建统治者伤天害理、灭绝人性的罪恶。作者首先展现主人公内心哑巴吃黄连般的苦楚:他忍着刀割的痛苦送妻给鲁斋郎,却又不敢对她说破,只佯称“东庄里姑娘家有喜庆勾当”。这时作者运用了一段旁白: “张珪怎了也?鲁斋郎大人的言语……我不送去,我也是个死;我待送去,两个孩儿久后寻他母亲,我也是个死。怎生是好也呵。”这便把人物内心油煎般的矛盾披露于外,而这种难言的痛楚张珪还得对即将与他生分的妻子隐瞒掩饰,“对浑家又不敢说是谈非,行行里只泪眼愁眉”,这真是有苦难言啊!

张珪,诚然是个弱者,他在鲁斋郎的威势面前确实显得非常怯懦。他惟鲁之命是从,不敢有丝毫的反抗,面对夺妻之深仇却隐忍着捶胸的大恨,他行动上的驯服、顺从与内心的反叛、愤恨形成极大的反差,这正是当时在蒙古贵族残暴统治下汉族下层官吏和普通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的心态与行为互相矛盾悖逆的典型表现。暴力使被凌辱者变为奴隶,而奴隶不同于奴才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有内心的反抗的呐喊。张珪就是这样的奴隶,他对欺侮剥夺他的仇人在心底进行着刻骨的诅咒: “全失了人伦天地心,倚仗着恶党凶徒势,活支剌娘儿双拆散,生各札夫妇两分离”,他的悲愤不仅仅是来自鲁斋郎这个恶汉,而且也是射向这帮“恶党凶徒”,而“活支剌”、“生各札”这样咬牙切齿的形容词语更以撕肝裂肺的情感控诉了这帮吃人生番的残忍凶暴。“夫主婚,妻招婿”、“妻嫁人,夫做媒”,古往今来,人世间谁见过这样荒唐乖舛事,而竟然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元大都,这该是一个怎样非人的世界! “他凭着恶哏哏威风纠纠,全不怕碧澄澄天网恢恢”这是一句含义甚深的反语,包含着十分辛辣的讽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然而“威风纠纠”、“恶哏哏”的这班恶党凶徒竟对它全然不怕,这不仅揭露了任意横行的统治阶级无法无天,同时暴露了这个社会对这些特权者根本无法可究,或者说对他们就从来没有法律的限制,而是任其为所欲为。

关汉卿对人物内心痛苦的描写是十分深刻的,他多层次多侧面展现了张珪彼时彼地的心理状态:他企图借酒麻醉自己流血的心,但又怕“酒后疏狂失了便宜”;然而他又“乞求得醉似泥,唤不归”,“图别离时,不记得”。在情境的逼迫下他不得不对妻子说明事情的真象后,他怕妻过于悲痛,又不得不用“这都是我缘分薄,恩爱尽”对她进行宽慰。并以“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鲁斋郎“他便要我张珪的头,不怕我不就送去与他,如今只要你做个夫人,也还算是好的”一番话将她开导,也用以自宽自解。然而这实在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呻吟,他立刻又想到“单是这小业种好孤凄,从今后谁照觑他饥时饭,冷时衣?虽然个留得亲爷没了母,只落的一番思想一番悲。”最后当鲁斋郎把李银匠之妻赏赐与他时,他内心更加纷乱,“夺了我旧妻儿,却与个新佳配,我正是弃了甜桃绕山寻醋梨”。他下了庭阶,转过照壁,出了宅门,扭回身体,遥望着后堂内,心中不住地呼唤: “养家的人,贤惠的妻!非今生,是宿世,我则索寡宿孤眠过年岁,几时能勾再得相逢,则除是南柯梦儿里!”天才剧作家关汉卿把他笔下主人翁悲恸、复杂、难言的内心世界刻画得如此细腻、丰富而有层次,真不愧大家手笔,也正因为如此,他的人物穿过数百年风雨,直到今天还栩栩如生地活在人们心里,而也正是因为这活生生的典型形象的塑造,方使这一名剧具有巨大的思想力量和社会价值,完成了对封建统治阶级的鞭挞和对黑暗社会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