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寨儿令·鲜于必仁|原文|赏析|鉴赏|译文|注释

·越调·寨儿令

鲜于必仁

汉子陵,晋渊明,二人到今香汗青。钓叟谁称?农父谁名?去就一般轻。五柳庄月朗风清,七里滩浪稳潮平,折腰时心已愧,伸脚处梦先惊。听,千万古圣贤评。

元人散曲中,有不少人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论,来反映自己对从政的态度的。这曲[寨儿令]正是如此。

“汉子陵,晋渊明,二人到今香汗青。”东汉严光字子陵,一名遵,“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他坚决不做官,乃变易名姓,隐于富春山,终生为烟波钓徒(详见《后汉书·严光传》);东晋大诗人陶潜字渊明,因不满当时的封建统治,由彭泽令拂袖而去,隐归田园,“躬耕自资”,终了一生。“汗青”,史册、史书。严子陵、陶渊明鄙弃功名富贵,不事王侯,至今留香名于青史。

紧接着“钓叟谁称?农父谁名?去就一般轻。”这里连用两个问句,自己得出结论。从字面看,作者似乎对无论是去官还是留任,都一样看待,无足轻重;一个“轻”字用得奇妙。其实作者是看轻“留”,而看重“去”的。

“五柳庄月朗风清,七里滩浪稳潮平,”是作者对严光、陶潜“去”官的进一层肯定。在作者眼里,严子陵、陶渊明不仅香名留千古,就是陶渊明居住过的五柳庄和严子陵垂钓的七里滩,也别具风姿,一个是“月朗风清”,一个是“浪稳潮平”。“折腰时心已愧,伸脚处梦先惊。”折腰,《晋书·陶潜传》记载: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 ‘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伸脚,《后汉书·严光传》记载:光武帝同严光“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这里活用故事,说明在帝王旁边睡一次觉都要心惊胆战,言外之意是“伴君如伴虎”,随时都有杀身之祸!

“听,千万古圣贤评。”历代对严子陵、陶渊明的辞官归隐都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严光的遗产比汉光武帝还大。

全曲采取史家合传的手法,对严子陵、陶渊明双提并举,斤两悉称,在创作上独具艺术特色,形象地表达了对严、陶清高自洁、傲世不阿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