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唐山水诗|原文|鉴赏|翻译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唐山水诗鉴赏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是 一首送别诗。芙蓉楼,原址在唐代江南道润州丹阳(今属江苏镇江); 辛渐,是诗人的好友,正准备由润州北上洛阳。当时诗人正在江宁丞任上,于芙蓉楼为辛渐送别,并写下两首诗,这是其中之一。

和一般的送别诗相比,这首诗确实有些别具一格的地方。其一,自古以来,“黯然销魂”的别情本是最易大作文章的,偏偏在这首诗中却写的很淡,除了 “送客” 两字带有一点 “别”的意味,其余文字只是写景、写事而已。其二,诗中传世的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也恰恰不是写别情的句子,而是剖白诗人心迹、人品的文字,所以,这首诗既可看作是送别诗,也算得上是言志诗,还可以视为是山水诗。

据和诗人同时代的殷瑶说,王昌龄“晚节不矜细行,谤议腾沸,再历遐荒”,这首诗大概就是写在诗人不断蒙受“谤议”的时候。“寒雨连江夜入吴”,一开篇,诗人便以大笔勾勒出一幅凄凉迷茫而又开阔浩渺的画面: 凄凄冷冷的秋雨悄无声息地漫天而来,锁住了大江,笼罩了吴地,天地间一片濛濛寒意,黯淡萧瑟。这种寒意是属于大自然的,更是属于诗人心上的,它分明地透露出诗人在一片“谤议”之中的内心感受,真正是景语,又是情语。尤其这一个“连”字与一个“入”字,极富表现力,把寒雨缓缓侵袭而来,迷漫于天地之中的气氛渲染得浓烈、真切。

第二句,诗人则把场景一转,在一片寒意逼人的气氛中,展开了“平明送客楚山孤”的送别情形。清晨江边雨中送客,值得写的景物应该很多,象“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象“杨柳岸晓风残月”; 象“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铲地东流去”,都不失精彩句子,而诗人这里却只写了 “楚山孤”三字,细细琢磨,这三字的确传神。连绵起伏的楚山,原本无所谓“孤”与不“孤”,可诗人目送友人远去的身影,想到自己屡遭“谤议”的遭际,又怎能不“孤”从中来呢! 于是,这“楚山”就成了诗人移情的对象,成了诗人人格的象征,仿佛诗人就象楚山一样孤独寂寞而又坚韧沉静地伫立在江边。这种移情于物、托情于景的手法在古诗中并不新鲜,但当此情此景一旦成为一种伟岸不屈人格精神的象征,成为孤洁高傲的个性的体现,就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和魅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内心自白,才显得格外有分量。诚如很多人分析的,以冰心玉壶自喻,确是想象奇特,语言明秀。但更有价值的,却还是“冰心”“玉壶”所象征的诗人那种“我行我素”、清澈无瑕的高洁品格。如“冰心”在“玉壶”,这不正是诗人之“孤”的真正内涵?或许,只有读过这一句,然后再翻回来体味“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这两句所写的意境,才能领悟其中真正的意蕴。

把孤洁傲岸、晶莹透澈的人格精神倾注于景物描写之中,当是这首诗成功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