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朋《入长溪境》宋山水诗鉴赏
王十朋
老矣倦游宦,入闽如山川。
三山疑隔海,九岭类钻天。
种稻到山顶,栽松侵日边。
溪长水无尽,前更有清泉。
长溪在今福建霞浦南。王十朋晚年曾任泉州知府,这首诗是他赴任途中的记行之作。诗中描写了长溪的山川景色。
首联,总写自己老年入闽做官,颇感厌倦,并以 “山川” 二字总携后面六句。
中间两联描写入闽后所看到的山景。长溪位于闽东北,山丘起伏,连绵不断,作者年老游宦,长途跋涉,甚觉不堪。走过 “三山”,似觉步入山的海洋,群山难尽; 面对“九岭”,又觉得山高犹如“钻天”。第三句写山之多,第四句写山之高。“疑”“类” 二字,回应首句,写出作者的 “老” 之态、“倦”之情; “隔海” 比喻贴切,不仅写出山之多,山峦起伏,如海中波涛,也写出路之遥,如渡海过洋。“种稻到山顶,栽松侵日边”,紧承上两句,写闽东北山区的风光。“种稻” 句承“三山”句,水稻一般生长在平洼有水的地方,可是长溪是山区,多山少原,只好植稻山上; 而且长溪又近海,降雨量充足,气候潮湿,即使山顶,也可围田种稻。“栽松” 句承“九岭” 句,谓山间松树,郁郁苍苍,一直长到直插天际云间的高山之巅。四句勾勒了一幅颇具地方色彩的奇特景象。
最后一联描写入闽后所见水景,与首联的“川”字遥应。长溪多山近海,雨量充足,必然会形成溪多的特点,故福建素以水力资源丰富而著称。作者进入闽境,让他体会到异地情趣的首先是山,其次就是溪。溪水长长,漫无止尽,清清泉流,汪汪而出。诗写到此,我们觉得长溪境内的山水景色并不令人生厌,那绵绵丘陵衬托崇山峻岭,山顶稻田与日边松树又层次分明,山景与水景相济相映,别有风趣。“溪长水无尽,前更有清泉”,作者大概也为这奇特景象所感染,一扫叹老倦游之情,沉醉于寻溪问水的欣喜之中。
我国古代的写景诗,一般都融情于景,这首诗首句就直抒其情,这在写景诗中是不多见的。作者这样写,表面上显得直露少含蓄,却为后文的沉迷山水打下一个小小的埋伏,使平平的记行之诗有了波澜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