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送李愿归盘谷序》原文赏析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慧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

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侯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秽污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可以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说明

李愿是韩愈的朋友,他怀才不遇,求仕不得,故准备远离尘世,归隐故乡。韩愈闻讯,感慨万端,于是,写下这篇文章,送别朋友。

本文构思精巧,别具一格。开头一段写盘谷正适合隐士所居,已隐含自己与李愿有同感之意。结尾一段更是直接道出自己亦有归隐之志,有前后呼应之势。这与韩愈当时求官不得,心情抑郁愤懑有直接关系。中间三段则全记李愿之语,以刻画三类人物。一是得势权贵;二是高洁隐者;三是逐利小人。同时,运用衬托对比手法,对三种不同的处世态度加以褒贬,作者的感情倾向寓于具体描写之中,因而文章显得含蓄曲折,耐人寻味。行文中多用骈句,使韵调和谐畅美。

集评

苏轼曰:欧阳文忠公尝谓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余亦以谓唐无文章,惟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一篇而已。平生愿效此作一篇,每执笔辄罢,因自笑曰,不若且放,教退之独步。

——宋·苏轼《跋退之送李愿序》

王若虚曰:崔伯善尝言退之《送李愿序》“粉白黛绿”一节当删去。以为非大丈夫得志之急务。其论似高;然此自富贵者之常,存之何害,但病在太多,且过于浮艳耳!余事皆略言,而此独说出如许情状,何邪?盖不惟为雅正之累,而于文势亦滞矣。

——金·王若虚《滹南遗老集》卷三十五·文辨二

唐顺之曰:此篇当看其造语形容。

——明·唐顺之《文编》卷五十四

茅坤曰:通篇全举李愿说话,自说只数语,此又别是一格,而其造语形容处,则又铸六代之长技矣。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大家韩文公文钞》卷七

金圣叹曰:前只数语写盘谷,后只一歌咏盘谷。至于李之归此谷,只用李自己两段说话。自言欲为第一段人不得,故甘为第二段人。便见归盘谷者,乃是世上第一豪华无比人,非朽烂不堪人也。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一

储欣曰:公作此文,才二十四岁。公尝云:辞不备,不可谓成文。看此文,于李愿口中描写三种人,各极情状,如化工之付物。信乎其辞之备也。学者解之,最利举场。

——清·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卷十

沈德潜曰:不下断语,闲闲成文,又是一格。

——清·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卷四

吴楚材曰:一节是形容得意人,一节是形容闲居人,一节是形容奔走伺候人,都结在“人贤不肖何如也”一句上。全举李愿自己说话,自说只前数语写盘谷,后一歌咏盘谷,别是一格。

——清·吴楚材等《古文观止》卷八

林纾曰:此篇文格极平,学之乃愈平,然昌黎之文安有平者?昌黎能倡,后人乃不许步。入手用“愿之言曰”四字,将全题摄在空中,恣其落笔。不有此句,则平铺直叙,尚何意味。东坡欲效此体亦作一篇,已终不敢者,即仿其体格过平,效之适以水济水也。读者勿仿其格,但领其气可也。

——近代·林纾《古文辞类纂》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