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牧《吏道》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与人主共现天下者1,吏而已。内九卿、百执事2,外刺史、县令3,其次为佐,为史为胥徒4。若是者,贵贱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间相安无事,固不得无吏,而为员不多5。唐虞建官,厥可稽已6,其去民近故也。择才且贤者,才且贤者又不屑为。是以上世之士高隐大山深谷7,上之人求之,切切然恐不至也8。故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阴受其赐9。
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10,而惧其乱,周防不得不至11,禁制不得不详12,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广,害民愈深,才且贤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数万13,小者虽无禄养,则亦并缘为食以代其耕14,数十农夫力有不能奉者15。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16,率虎狼牧羊豕,而望其蕃息17,岂可得也?天下非甚愚,岂有厌治思乱、忧安乐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18,乃至有乱与危19,何也?夫夺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人之乱也,由夺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号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夺之而使乱。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20,若是然乎?天之生斯民也,为业不同,皆所以食力也21。今之为民不能自食22,以日夜窃人货殖23,搂而取之24,不亦盗贼之心乎?盗贼害民,随起随仆25,不至甚焉者,有避忌故也。吏无避忌,白昼肆行26,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岂上天不仁,崇淫长奸27,使与虎豹蛇虺均为民害邪28!
然则如之何?曰:得才且贤者用之;若犹未也29,废有司30,去县令,听天下自为治乱安危,不犹愈乎31?
【注释】 1人主:国君。 2九卿:朝廷中的大臣。宋朝以太常、光禄、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宗正、司农、太府为九卿。百执事:百官。3刺史:州的长官。县令:县的长官。 4佐:辅助刺史、县令的官。史:官署中掌管文书的官。胥徒:在官衙内办理案牍和服役的人。 5为员:设置的员额。 6建官:设置官职。厥:虚词,无实在意义。稽:考察。《尚书·周书·周官》说:“唐虞稽古,建官惟百。” 7上世:上古。高隐:远远地隐居。 8上之人:在上位的人,指国君。切切然:非常诚挚、肯切的样子。 9阴:暗地里。 10牧:治理。 11周防:周密防范。至:极,至极点。 12禁制:禁令。制,法令。 13食邑数万:收取几万户的租赋。邑,采邑,是古时国君封赏臣下的封地,封地内的租赋归受封者所有,其多少按民户的数目计算。宋元时,大官都是薪俸制,不收封邑,这里是比喻。 14并:并连,附带。缘:因缘,依靠。15力:财力。 16不肖:不贤的人。游手:游手好闲的人。 17蕃息:繁殖。 18宜若:似乎应该。表示推测语气。 19乃:竟然。 20二帝:指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国君夏禹、商汤、周文王。 21食力:自食其力。 22为民:治民者,指官吏。 23以:相当于“而”。货殖:财物。 24搂:聚积,搜刮。 25仆:倒下去。这里有“消灭”的意思。 26肆行:任意妄为。 27崇淫长奸:培养贪侈的人,助长奸邪的人。 28虺(hui毁):毒蛇的一种。 29未:指做不到。 30有司:负有专责的官,此指百官。 31愈:较好,胜过。
【今译】 与国君共同治理天下的人,只是官吏罢了。朝廷之中是九卿百官,地方上是刺史、县令,其次是辅佐刺史、县令的官,掌管文书的官员,办理案牍的官员和听差服役的官员。象这类人,虽然贵贱不同,但都是官吏。
远古之时,国君与人民之间相安无事,当然不能没有官吏,但是所设置的官员数额不多。尧舜时代设立的官职为数不多,可以稽考,那是因为尧舜与人民联系紧密的缘故。国君择选有才有德的人做官,而有才有德的人又不屑于做官。因此上古之高士远远地隐居在大山深谷,国君访求他们,诚恳之极,唯恐他们不肯出来为吏。所以做官的人常常出于不得已,而天下的人民也不知不觉地受到了他们的恩惠。
后代用那些危害人民的办法治理人民,却惧怕人民“作乱”,防范不得不周密之极,法令不得不详尽完备,然后大小官吏遍布天下。他们攫取的民财愈多,危害人民就愈深,有才有德的人就愈不肯做官,天下也就愈加难以治理了。现在的一个官吏,官大的要收取几万人家的租赋作为俸禄,官小的虽无租赋供养,却也以靠衙门吃饭来代替耕种,常有几十个农夫的财力不能奉养一个小官的情况。让无德之人和游手好闲之徒加入至官吏的行列之中,就如同领着虎狼去牧放羊猪,却希望羊猪繁殖增多,这难道可能吗?天下之人如果不是极糊涂的,哪有会厌恶太平而盼望动乱、忧虑安定而喜欢危难的呢?这样说来,社会似乎应该可以长治久安了,可竟然出现了动乱和危机,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官吏们掠夺民财而百姓不得不怒,征尽民力而百姓不得不怨。人们的反叛,就是由于财物被掠夺,劳役被征尽。而那些自称是治理人民的人,竭尽民力而使其危,掠夺民财而使其乱,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他们安定天下所采用的办法像这样吗?上天生育了人民,让他们从事不同行业,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现在那些官吏们不能自食其力,却不停地盗取人民的财物,大肆掠夺,不也存有盗贼之心吗?盗贼危害人民的现象刚刚发生就会被消灭,不至于愈演愈烈,是因为盗贼还有畏忌之心,而官吏却没有畏忌之心,公开地任意妄为,使天下之民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诛。难道是上天不仁,培养助长贪侈奸邪之人,让他们与虎豹毒蛇一同危害人民吗?
既然如此,该怎么办呢?回答是:得到有才有德的人便任其为官,如果还不能做到这点,便废弃百官,取消县令,听任百姓自己去治理动乱、安定危局,不是还要好一些吗?
【总案】 作者对封建官吏残酷剥削人民的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评击,指出他们名义上是“理民”,实际上却是夺民之食,竭民之力,比盗贼的窃取更加有恃无恐。同时,还指出老百姓的造反就是由于被这些官吏逼得走投无路所致。这些观点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有些认识不够正确。如有关上古社会的说法,与史实不尽相符;所谓“得才且贤者用之”并不能解决封建剥削制度这一根本性的问题。至于“废有司,去县令”的无政府主义口号,固然反映了人民群众愤怒的呼声,但却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的乌托邦式的幻想。
全文从吏民关系的角度论述为吏之道,紧扣题旨,不枝不蔓。较为注意运用句式的变化来反映思想情绪的变化。前一部分叙上古之吏益于民的情况,全部采用陈述句,语气舒缓平直,后一部分转为对封建官吏剥削人民的批判和控诉,则多用反诘句式,语气由徐转疾,激愤铿锵,具有一种“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的气势,读之琅琅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