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进学解》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韩愈《进学解》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1,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2。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3,拔去凶邪,登崇俊良4。占小善者率以录5,名一艺者无不庸6,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7?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8,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9,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10,焚膏油以继晷11,恒兀兀以穷年12。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13,攘斥佛老14;补苴罅漏15,张皇幽渺;寻坠绪之茫茫16,独旁搜而远绍17;障西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浓郁,含英咀华18。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19,浑浑无涯,周诰殷盘20,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21,太史所录22,子云相如23,同工异曲。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24,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25,动辄得咎。暂为御史26,遂窜南夷27。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仇谋,取败几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28,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29,细木为桷30,护 栌株儒,椳闑扂楔31,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32,赤箭青芝33,牛溲马勃34,败鼓之皮35,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余为妍36,卓荤为杰37,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38,率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39,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美离伦40,优入圣域,其遇于时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41,言虽多而不要其中42,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糜禀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43,窥陈编以盗窃44。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45,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万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46,忌己量之所称47,指前人之瑕疵48,是所谓诘匠氏不以杙为楹49,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50,欲进其豨苓也51



【注释】 1国子先生:作者自称职衔,因为当时韩愈任国子学博士。2随:因循,随随便便。 3治具:即法令。 4俊良:才能突出的人。 5率:大体。录:录用。 6名:占有。庸:用。 7扬:选举,提升。 8六艺:即六经。 9百家:指先秦诸子学派。 10捐:放弃。 11晷(gui 鬼):日影。 12兀兀(wu wu 物物):劳苦的样子。 13抵排:抵制,打击。 14攘斥:排斥,反对。 15补苴(ju 居):填补。苴,鞋里衬垫。 16坠绪:已经衰落的儒学事业。17旁:广泛。绍:继承。 18含英咀华:品味文章的精华。 19规:动词,当做法则。姚姒:指代《尚书》中的《虞书》与《夏书》,因为“姚”是虞舜的姓氏,“姒”是夏禹的姓氏。 20周诰:《尚书》中的《大诰》、《康诰》、《酒诰》、《召诰》、《洛诰》的总称。 21骚:指《离骚》。22太史:指司马迁的《史记》。 23子云:指汉代辞赋家扬雄(字子云)。 24见信于人;被人们相信。见:副词,表被动。 25跋前踬后:语出《诗经·幽风·狼跋》:“狼跋其胡,载踬其尾。”跋,踏住。胡:老狼颔下悬肉。踬:绊住。此喻进退两难。 26御史:封建时代监察百官过失的中央官职。 27南夷: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此指今广东的阳山县。28童:山无草木。此指脱发秃顶。 29杗(mang 茫):房梁。 30桷(jue 决):椽子。 31椳(wei 危):门枢。闑(nie):门正中所竖的短木。扂(dian 垫);门闩。楔(xie):门两旁所立的木柱。 32玉札:又名地榆,药名。丹砂:朱砂,药名。 33赤箭:天麻,药名。青芝:青色的芝草,药名。 3*牛溲:牛尿,药名。马勃:菌类植物,药名。35败鼓之皮:指可以入药的破旧的鼓皮。 36纡余:从容大方的样子。37卓荦(luo落):豪放超脱。 38辙:车迹。 39“逃谗于楚”句:荀子在齐讲学,为学术界的太斗,因而遭忌恨。他逃往楚国避祸,楚春申君任之为兰陵令。春申君失势,他被免职后在兰陵著书立说,直到死去。40离类绝伦:高出超过同辈。离、绝,皆高出意;类、伦,皆同辈意。41由:依循。统:传统,此指正统的儒学。 42要(yao邀):约束,把握。中:中心,核心。 43促促:拘谨的样子。 44盗窃:指抄袭别人的文字,此为自谦语。 45见斥:罢免我。见,指代第一人称。46庳:同“卑”,低下。 47称(chen)适合,相当。 48前人:前列的显赫人物。瑕疵:犹言过失,缺点。 49杙(yi义):小木桩。楹:柱。50昌阳:即菖蒲,传说久服可以延年益寿。 51豨苓:即猪苓,泻药,多食则损生。



【今译】 博士先生早晨进了太学,把学生召集到学馆台阶下边,教导他们说:“学业精深在于勤奋,学业荒废由于嬉戏贪玩,德行完美在于不断自我反省,德行败坏由于苟且随便。当今圣君有贤臣辅助,法令制度完全建立起来,清除了官吏中的坏人,提拔推崇出杰出的人才,德行稍微好些的都加以录用,有一技之长的人没有不被任用的,好象沙中捡金那样细心搜罗,好象去除污垢打磨宝器那样辛勤培养。恐怕只有无能之辈而侥幸得到选拔的,谁说会因为人材多而不能被推举呢?诸位学生,你们只应忧心自己的学业还未能精通,不心担心主管部门缺乏知人之明;你们只应忧心自己的德行还未能完美,不必担心主管部门用人不公道。

话还没说完,有一个在队列中不禁发笑的学生说:“先生的话是在蒙骗我们呀!我们随先生求学,到今天有些年月了。先生口不停地吟诵六经之文,手不停地翻阅诸子百家的书,记载史实的书,您一定抓住要点,记录言论的书,您一定要探求深义,贪求多读,努力钻研以期有所收获,不论大小问题都不放过,夜以继日,一年到头总是那样辛辛苦苦的样子。先生对于学业,可以算是勤奋用功了。抨击一切背离儒家思想的异端邪说,排斥蛊惑人心的佛教道教,弥补儒学的缺漏,阐发其隐微深奥的道理,为寻求行将灭绝的儒家事业,您独自广泛搜集以便继承古代遗产,要让儒学沿着正统的轨道向前发展,就象筑起堤防使条条江河东归大海,又象要挽回巨浪就在它即将倾倒的时刻一样。先生对于儒学,可以说是功绩卓著了。沉浸在古典名著醇浓的情味之中,品尝其中的精美之处,将所得写成文章,书稿堆满了家屋,往上效法《尚书》、《虞书》、《夏书》广博的内容,还有艰涩难读的《周诰》,措辞谨严的《春秋》,修饰铺张的《左传》,玄妙而有法则的《易经》,内容纯正而文辞华美的《诗经》,向下学习《庄子》、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杨雄和司马相如的赋,这些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先生在写作上,可以称得上是内容博大精深而文辞恣肆奔放了。少年时代刚刚懂得学习,就敢作敢为,年长以后通晓治国方略,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先生在为人处世方面,可以说是完善周道了,可是,在朝廷上您不被当权人物信任,在私交中您又不为朋友所提携,进退两难,动辄获罪。刚刚当上监察御史,却又被贬到南蛮之地。当了三年国子博士,在这一闲职上却又不能有所建树。命中注定总要碰到仇敌,因此一次又一次被降职贬谪。冬天还算温和,您的儿女就哭哭啼啼地嚷着天冷;丰收年景,您的妻子却眼泪汪汪地忍着饥饿。您被生活折磨得头也秃了,牙也掉了,如此生活到死又有什么补益呢?自己不知道想想这些,反而教训别人干什么呢!

博士先生答道:“咳!你到前边来!好比盖房子,长大的木料当大梁,短小的就当椽子,有的就当斗拱、短柱或者门枢、门橛、门栓和门柱,量才使用,各得其所,最后建成了房子,这是工匠的技巧所在。又好比配制药剂,不管是玉札、朱砂、赤箭、青芝这些名贵药材,还是牛溲、马勃、破旧鼓皮这样的贱药,统统收集起来,以备应用而不被扔掉,这是医师的高明之处。提拔官员能做到知人善任,选拔人才能做到公正无私,无论聪敏的还是愚蠢的,都加以任用。有的为人稳重大方可以称为恭谨君子,有的为人豪放旷达可以称为豁达丈夫,衡量他们的短长之后适当安置,人尽其用,这是宰相用人有方的表现。从前孟轲由于喜好与人辩论,因而儒家学说得以广泛传扬,他的轮迹尽管遍布天下,但终于避免不了在奔走劳碌中衰老的结局;荀卿尽管坚持正道,发展了伟大的儒学,然而他终于在齐国遭谗而不得已逃到楚国,最后虽做过几年兰陵县令,但结果仍被免官而死在那里。这两位儒学大师,他们讲出的话尽管被人奉为经典,他们每走出一步尽管被人视为准则效法,他们尽管超群出众进入了圣哲的境界,然而在当时的处境又怎么样呢?现在你们的先生,学业虽勤却还未能遵循儒家正统,言论虽多却还未能把握住中心,文章虽新却还未能有补于世,德行虽修却还未能在众人当中崭露头角。尽管这样,却还每月耗费朝廷的俸钱,每年还吃着国家仓中的粮食;儿子不懂得耕田种地,妻子不会纺纱织布;出门就骑马,还有随从跟着,安然坐着吃现成饭;小心翼翼地照常规办事,写作也是在旧书中摘摘抄抄。尽管这样,然而圣明的天子对我也没有加以责罚,宰相对我并没有施以免官的处分,这难道不是我的幸运吗?至于动辄遭到毁谤,名声也随之受到损害,几次被贬而任闲职,那也是我份内应得的处置。至于为了计较俸禄的有无,考虑品位的高低,而忘记自己的才能与地位的相称,去指责当权人物的过失,那就等于和所谓质问工匠师傅为什么不把小木桩派做柱子的用场,责怪医师不该用昌阳做延年益寿的良药,却要他们拿出自己的贱药猪苓去向人推荐一样。”



【集评】 唐·孙樵《与王霖秀才书》:“……韩吏部《进学解》……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读之如赤手捕长蛇,不施鞍骑生马,急不得暇,莫可捉搦。”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七:“其雄奇高深,似较《客难》、《宾戏》过之。、清·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卷三:“局调句字,色色匠心,雄深奥衍,固非《客难》、《解嘲》所能颉抗也。”

清·沈德潜《唐宋八大家读本》卷一:“首段发端,中段是驳,后段是解。胸中抑郁,反借他人说出而已,则心和气平以解之。宜当时宰相读之,旋生悔心,改公为史馆修撰也。”

“多用韵语,扬子云《解嘲》亦然。盖用韵语,则铿锵作金石声也。”

清·蔡铸《蔡氏古文评注补正全集》卷七:“公文不以雕饰为工,而此极修辞之妙,尤具排山倒海之势。”

清·吴楚材《古文观止》卷八:“公自贞元十八年至元和七年,屡为国子博士,官久不迁,乃作《进学解》以自喻。主意全在宰相,盖大才小用,不能无憾。而以怨怼无聊之词托之人,自咎自责之词托之己,最得体。”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四十七:“语准分际,故能洁;衷见信守,故能坚。此体易入哗嚣,易堂深訾之。愚于《客难》后,持择止是。”

清·李扶九《古文笔法百篇》卷十三·巧避:“《进学解》一篇,评家皆疑为久不见迁而作。余谓‘解’者,解其惑于当时,非鸣其不得志于一己也。夫三年博士,冗不见治,郁郁久居,诚非公愿。不知当时人士,竟耻相师,不啻如越犬吠雷,蜀犬吠日,猖狂奔肆,莫知所为。今公一旦抗颜为师,则呶呶者之所沸腾,必且嘻笑怒骂不绝于耳。故曩时李蟠之来,即作《师说》以贻之,以见师道之立,巫医百工且然,况传道受业以解其惑者乎?而滔滔皆是,积重难返,故不惜再设问答,将诸生意中所欲吐而未吐者,一一先为阐白,使己若无容身之地,而后循循开导,俾其胸中得以心领而神会。故其所引匠氏医师两喻,皆为《师说》所已及,而又以行成者传其道,业精者受其业,则登明选公之为解惑也明矣,亦乌得仅以不见迁疑之哉。”

近代·林纾《韩柳文研究法》:“昌黎所在浓淡疏密相间,错而成文,骨力仍是散文。以自得之神髓,略施丹铅,风采遂焕然于外。……说到极谦退处,愈显得世道之乖、人情之妄,只有乐天安命而已。其骤也,若盲风懑雨;其夷也,若远水平沙。文不过一问一答,而啼笑横生,庄谐间作。文心之狡狯,叹观II止矣。



【总案】 这篇文章写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是时韩愈由职方员外郎再贬为国子博士已经年余。正如《旧唐书·韩愈传》所说:“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因此,这是一篇以诙谐平和之语达庄正激愤之情的作品。

全文由三段组成。在先生劝学段中,作者立论有三:一是告诫诸生,学问的精、疏,德行的成、败,关键在于是“勤”’还是“嬉”,是“思”’还是“随”’;二是晓谕诸生,在当今政治清明、君圣相贤、唯才是举之时,只要努力,定当被用而不至于理没;三是激励诸生,朝廷明镜高悬,用人惟公,万事俱备,就看大家是否长进了。在生徒问难中,作者借他人之口,道出了自己欲道的几个重要方面:一是从“先生之业,可谓勤矣”’、“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四个方面,高度肯定了自己由于“勤”’、“思”而取得的巨大成就;二是从政治处境、家庭境遇、个人遭际几个方面,说明自己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该段笔底波澜迭出,感情激动澎湃。谈成就,印证了“勤”’与“思”,讲待遇,恰好与首段立论之二形成巨大的反差,自己推倒了自己的论点。作者立意运笔之妙于此可见。在先生解嘲式的答辩中,作者巧用反语回笔,以平和之语,吐出了胸中郁郁不平之气。本来自视才高德重,却自我贬损;本不满于现有处境,却说“乃分之宜”’;本愤于君相薄待苛待自己,却佯为感激“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咽下泪水,强装笑脸,本是难为,而韩愈却装得很象,在解嘲之语的背后,自有无限辛酸。

这篇文章虽系东方朔《答客难》、杨雄《解嘲》、班固《答宾戏》形式的借用,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感情上,此文真而深;形式上,此文新而巧;语言上,此文美而富;手法上,此文多而妙。文章既打破了骈体文凝固的形式,又很讲究文章的音节气韵之美,既善于精心提炼口语、俚语和古人富有生命力的语言,又善于将对偶,排比句加以浓缩,熔铸成鲜明生动的词汇,达到了“丰而不余一言,约而不失一辞”的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