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画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韩愈《画记》原文|注释|赏析|译文

杂古今人物小画共一卷1。骑而立者五人,骑而被甲载兵立者十人2,一人骑,执大旗前立,骑而被甲载兵行、且下牵者十人,骑且负者二人,骑执器者二人,骑拥田犬者一人3,骑而牵者二人,骑而驱者三人,执羁鞠立者二人4,骑而下,倚马臂隼而立者一人5,骑而驱涉者二人,徒而驱牧者二人,坐而指使者一人,甲胄手弓矢、斧钺植者七人6,甲胄执帜植者十人7,负者七人8,偃寝休者二人9,甲胄坐睡者一人,方涉者一人,坐而脱足者一人,寒附火者一人10,杂执器物役者八人,奉壶矢者一人11,舍而具食者十有一人12,挹且注者四人13,牛牵者二人14,驴驱者四人,一人杖而负者15、妇人以孺子载而可见者六人.载而上下者三人16,孺子戏者九人。凡人之事三十有二17,为人大小百二十有三,而莫有同者焉。

马大者九匹。于马之中,又有上者18,下者19,行者,牵者,涉者,陆者20,翘者21,倾者22,鸣者,寝者,讹者23,立者,人立者24,龁者25,饮者,溲者26,陟者27,降者28,痒磨树者,嘘者29,嗅者,喜相戏者,怒相踢啮者30,秣者31,骑者,骤者32,走者,载服物者,载狐兔者。凡马之事,二十有七33,为马大小八十有三,而莫有同者焉。

牛大小十一头,橐驼三头34,驴如橐驼之数而加其一焉,隼一,犬、羊、狐、兔、糜、鹿共三十,旃车三两35,杂兵器——弓矢、旌旗、刀、剑、矛盾、弓服、矢房、甲胄之属,瓶盂、簦笠、筐笆、锜釜饮食服用之器36,壶矢、博弈之具二百五十有一37,皆曲极其妙38

贞元甲戌年39,余在京师40,甚无事。同居有独孤生申叔者41,始得此画,而与余弹棋42,余幸胜而获焉。意甚惜之,以为非一工人之所能运思43,盖丛集众工人之所长耳,虽百金不愿易也44。明年45,出京师,至河阳46,与二三客论画品格47,因出而观之。座有赵侍御者48,君子人也,见之戚然若有感然49;少而进曰:“噫!余之手摸也50,亡之且二十年矣51!余少时,常有志乎兹事52,得国本53,绝人事而摸得之54,游闽中而丧焉55。居闲处独,时往来余怀也56,以其始为之劳而夙好之笃也57。今虽遇之,力不能为已,且命工人存其大都焉58。”余既甚爱之,又感赵君之事,因以赠之;而记其人物之形状与数,而时观之,以自释焉59

【注释】 1人物:人与物。小画,小品画。 2被:同“披”,身穿,身披。甲:铠甲。载:置备,这里指手拿着。兵:兵器。 3拥:带着,牵着。田犬:猎狗。 4羁鞠(ji di基弟):马笼头叫羁,马缰绳叫靮。 5倚:依,靠。臂:这里用作动词,指用胳膊架。隼(sun):鹰的一种,善捕鸟、兔。 6胄: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戴着头盔。手:作动词用,指手里拿着。斧钺:斧子。植:竖立,直立。 7帜:旗帜。8负:背依。 9偃:仰卧四肢伸展。寝:睡觉。 10附:靠近。11奉:音义皆同“捧”。壶矢:古代游戏用的器具,以矢投壶内,中者为胜。 12舍:房子。具:制作供设。有:通“又”。 13挹(yi 衣):舀出。注:灌入。 14牛牵:牵牛。 15杖:手杖,这里用成动词,指拿着手仗。负:反手于背。 16载:乘车。上下者:上车的、下车的。17凡:总计。 18上者:在山上的。 19下者:在山下的。 20陆者:过了河而登上陆地的。 21翘者:抬着头的。 22顾者:回头看的。 23讹者:醒来的。 24人立者:象人那样直立的。 25啮者:吃草的。 26溲者:撒尿的。 27陟(zhi至)者:登高的。28降者:往山下去的。 29嘘者;用鼻孔喷气的。 30啮(nie):咬。31秣(mo末):喂马。 32骤者:奔驰的。 33马之事:做各种行动的马。 34橐驼:骆驼。 35旃车:插有曲柄旗的车。 36簦(dang登):有把的笠,类似今日之伞。笛(ju举):园形竹筐。锜釜(qi fu其甫):类似今日之锅。 37博弈:古代的两种游戏。 38曲极其妙:表达技巧高明。 39贞元:唐德宗的年号。甲戌:贞元十年(公元794年)。 40京师:唐朝京城长安。 41独孤生申叔:复姓独孤,名申叔。42弹棋:古代一种游戏。 43运思:构思设计。 44易:交换。45明年:第二年,贞元十一年。 46河阳:今河南省孟县。 47品格:质量、风格。 48侍御:官名。赵侍御,其人不详。 49戚然:沉痛、伤感的样子。 50摸:一作摹,仿照他人的画来临摹。 51亡:丢失掉。 52兹事:绘画之事。 53国本:由国工所绘或国家收藏的画本。 54人事:指人事交往。 55闽中:秦时福建及浙江小部分地区,后来习惯上称福建为闽中。 56往来余怀:在我心中来回出现。57夙好:平素所好。笃:深深。 58大都:大概。 59自释:自我宽慰、排解。

【今译】 间杂着古今人与物的小品画共有一卷。骑在马上站立待发的有五个人,骑在马上身披铠甲手拿兵器而站立待发的有十个人,有一个人骑着马并手执旗帜在前面立着,骑在马上身披铠甲拿着武器行走且下有牵马的有十个人,骑在马上而背驮东西的有两个人,骑在马上手执器物的有两个人,骑在马上牵着猎狗的有一个人,骑在马上而手里还牵着马的有两个人,自己骑在马上同时还用鞭子驱赶马的有两个人,手执马笼头和马缰绳的有两个人,骑而下、靠着马站立在那里、胳膊上架着猎鹰的有一个人,骑在马上并驱赶马淌水过河的有两个人,徒步行走而赶马放牧的有两个人,坐在那里指使别人的有一个人,身披铠甲、戴着头盔、手拿弓箭和斧钺而直立在耶里的有七个人,身披铠甲、戴着头盔、手执旗帜而直立在那里的有十个人,背靠着在一边休息的有七个人,四肢伸展仰卧睡觉的有两个人,披带盔甲坐着睡觉的有一个人,正在淌水过河的有一个人,坐在那里脱赤脚的有一个人,因感寒冷面靠近火的有一个人,搬运各种器物干活的有八个人,手捧游戏工具壶矢的有一个人,在房内准备饭食的有十一个人,把水舀出又灌入另一个器皿的有四个人,牵牛的有两个人,赶驴的有四个人,有一个人手拿拐杖、反手于背,妇女带着小孩乘坐在车上而形象清楚可见的有六个人,乘车中上上下下的有三个人,小孩做游戏的有九个人。有关画人行动的总计有三十二件,涉及到的大人小孩共计一百二十三个,而人的形体相貌没有相同的。

画得形体较大的马有九匹。在所画的马中,又有在山上的,在山下的,行走的,被牵着的,淌水过河的,刚过河上了岸的,翘着头的,回头看的,鸣叫的,睡觉的,醒来的,站立的,象人那样直立起来的,啃草的,喝水的,撒尿的,登高的,下山的,痒磨树的,鼻孔喷气的,用鼻孔闻气味的,相互嬉戏的,发怒而相互踢咬的,被喂养正在吃草料的,被骑着的,奔驰的,跑着的,载着服物的,载着狐兔的。作各种行动的马,总计二十七样,涉及大、小马匹八十三匹,而每匹没有相同状貌的。

牛大小共十一头,骆驼三头,驴比骆驼多一匹,鹰一只,狗、羊、狐、兔、麋、鹿共计三十只,插有曲柄旗的车三辆,乱杂的兵器——弓箭、旌旗、刀剑、矛盾、盛弓的袋子、盛箭的袋子、铠甲头盔之类,汲水的瓦罐和盛酒的器皿、雨伞斗笠、竹筐圆篮、做饭饮食和穿戴使用的器物,还有壶矢和博弈等游艺工具,总共二百五十一件,皆画得细致、真切,曲尽其妙。

贞元十年,我在京都长安,别无他事。同在一起住的有个名叫独孤申叔的,才得到此画,而与我下棋娱乐,我幸胜而获得这画。对这画我十分珍惜,以为不是一个画匠所能构思设计而成,是聚集了许多画匠的智慧的,虽有百两黄金也是不愿交换变卖的。贞元十一年,我出了京都,到了河阳,曾与两三个客人论及到画的质量和风格,因而拿出此画并让人观赏。在坐的有一个姓赵的侍御官,是位正直好人,见到画后现出沉重、伤感的样子,少停片刻上前说:“哎!是我亲手临摹的呀,丢失已将尽二十年啦!我年少时常有志于此事,曾得到过国家珍藏的画本,谢绝人事交往而临摹成这画,可惜在游历福建时丢失掉了。闲居独处,此事时常反复出现在我心中。因为当初曾为此辛劳而平素对其所好太深了。今日虽然遇见这画,但我再也不能把它临摹下来了,只好叫画匠画它个大概吧。”我虽然十分珍爱这画,却又感叹赵君之事,故将此画赠送给他;这里记出画中人和物的形状与数量,时常观看,以便自我宽慰吧。

【集评】 宋·苏轼《记欧阳论退之文》指出:“妄庸者,作欧阳永叔语云,吾不能为退之画记,此大妄也。仆尝谓退之画记,近似甲乙帐耳,了无可观,世人识真者少,可叹亦可慰也。”

清·方苞曾指出:“周人以后,无此种格力。欧公自谓不能为,所谓晓其深处,而东坡以所传为妄,於此见知言之难。”

清·张裕钊说:“读此文,固须求其参错之妙,尤当玩其精整。”

【总案】 本文对一幅描绘有众多场面、有众多的人与物、表现了不同主题的长卷画,层次分明、有条不紊地作了详尽介绍。按画面上所画的人与物,归纳为一百二十三个人,八十三匹马和三百零三个杂畜、杂禽、杂兽和杂器。作者对这些人与物,逐一记述,文笔相当精细。这主要是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所决定的。写作目的是要一一记述画面所画的人与物的“形状与数”,以便“时而观之,以自释焉”,这就难免在记叙上会出现板滞、单调现象。为此,作者注意了句式的变换,以求语言的活泼。正如前人徐幼铮所言:“此文佳处,全在句法错综,繁而明,简而曲,质而不俚,段与段句法变换,而段之中各句又自为变换。”这话十分精当、中肯。

文章名为“画记”,自当以记述画面上人与物的形状、数量为主,但为减轻仅仅单一描述画面的单调感,作者在前三段客观描述之后,转换笔调和内容,用最末一大段文字交待出这幅画辗转流传的经过以及写作本文的目的,这就使得文章增添了内容和情趣,而且寄托出作者对画的珍爱之心和对人的拳拳之忱。

文章眉目清晰,语言晓畅。于板滞之中起波澜,于单调之中见错综,充分表现出作者善于驾驭文字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