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五绝当是诗人隐居鹿门时所写。诗人抓住春朝初醒时一瞬间的所闻和所思,生动地表达了惜春喜晴和田园闲适生活的情趣。全诗只二十字,妙在愈小而大,愈促而缓,含蕴丰富,耐人咀嚼,千载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开篇两句实写由不觉而觉的主观感受,渲染出春晓一派生机盎然的气氛。首句点题。春睡酣畅,不知不觉间天已亮了。“不觉”二字,写出微妙的节候,时间的感触,“不觉”之中有“觉”。次句承“觉”字来,写睡醒后听闻悦耳的春声。春天是一个生动热闹的世界,南齐丘迟曾描述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与陈伯之书》)这里从“闻啼鸟”三字,反衬出了居处春晨特有的宁静。“闻”字上加迭词“处处”,是谓自然界生机的蓬勃,禽鸟的活跃。这两句诗抓住春晨到处鸟鸣雀噪的特征,渲染出室外天气晴朗、春意醉人的意境,也自然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诗境开阔,景中寓情。
三、四句虚写由觉而不觉的神情。三句陡作转折。诗人想象室外春晨的百花新姿,忽忆及昨夜的风雨声,经此风雨,春花究竟如何了,隐然流露出惜春之情。结以问句,平中见奇,摇曳生姿,蕴含着诗人极为丰富的情思。
这首诗选取了“春晓”这最能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有包孕的片刻”,借助听觉感受,生发出春晓时那生机勃勃的自然物象,把读者引向了广阔的大自然,使读者浮想联翩。这确是一首风韵天成的抒情小诗。
孟浩然:春晓
昔人谓诗如参禅,如此等语,非妙悟者不能道。(唐汝询 《唐诗解》)
或问余曰: (此诗)何故不写夜来在前?余曰:汝何不看题中“晓”字,“处处闻啼鸟”下若再连一笔,则便不算晓矣。故特转到晓之前下“夜来”二字。风雨声,紧跟“闻”字,花不耐风雨,闻过风雨声,故一心关花上……一闻鸟啼,即想落花。此在一刹那中,稍一迟,则日出天大亮矣,于“晓”便隔寻丈。其作“晓”字,精微有若此。(徐增《说唐诗》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