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白居易》原文与赏析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居易在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创作了“新乐府”诗五十首,《卖炭翁》是其中的第三十二首。它描写的“宫市”害民情景,如“新乐府”序所说,“其事核而实”,是有现实生活依据的。

“宫市”,指宫廷派人直接到市场去购买需用的物品。唐德宗时,宦官专权,他们经常派数百人赴长安东、西两市张望,看到合意的货物,就低价收购,甚至不付分文。韩愈《顺宗实录》有这样的记载:“尝有农夫以驴负柴至城卖,遇宦者称宫市,取之,才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以驴送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付之,不肯受,曰: ‘须汝驴送柴至内。’农夫曰: ‘我有父母妻子,待此然后食;今以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农夫卖柴,横遭掠夺,是百姓受“宫市”之苦的一个实例。

歌从介绍人物开始。老翁孤苦伶仃,长年在长安城外的南山中“伐薪”、“烧炭”。他没有土地,全靠卖炭度日。“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劳动十分艰辛,只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希望能勉强活下去。但是,连这样起码的生活也难以维持,天寒衣单,却“心忧炭贱愿天寒”。这种宁愿忍受加倍的寒冷,以便多得几文卖炭钱的心理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处境。

“夜来城外一尺雪”,寒冷的天气终于盼到了。一清早,他就套上牛车,踏着积雪,外出卖炭。正当他疲惫不堪,在“市南门外”稍事休息的时候,突然,骑马翩翩的“黄衣使者白衫儿”冲了过来,“手把文书口称敕”,说是宫廷里要买炭,硬逼着老翁把炭车向皇宫赶去。“回车叱牛牵向北”,表现了宫使的蛮横神态和强盗行径。眼看着费尽心血烧成的千余斤炭被夺去,老翁痛心惋惜,又无可奈何,“宫使驱将惜不得”就是这种心情的准确表达。老翁的希望落空了,最后得到的只是“半匹红纱一丈绫”,它既不能充饥,也不能御寒,仅仅是系在牛角上的一点点缀品,“宫市”的欺榨和残忍得到了充分的暴露。

这首诗,不发议论,作者的爱什么憎什么完全寓于生动的叙事和描写之中。

写卖炭翁的贫困与可怜,不是由作者下断语,而是借人物的形象来显示: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饱经艰苦的外貌。“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则是对老人痛苦内心的刻画。又如表现宫市制度的罪恶,既不采用《杜陵叟》那种直接批判的形式,也不象“新乐府”的一些诗篇那样,在结尾“显其志”,而是直书其事,在叙述事实中结束,显得更含蓄,更发人深思。

直书其事,而其意自见,更不用著一断语。(《唐宋诗醇》卷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