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苏轼》原文与赏析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从上片所写:红花凋残,青杏初结,柳絮将尽,芳草遍地,可知是暮春之景。“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两句,描绘出一处风景优美的人家,上有紫燕轻舞,旁有绿水回绕,环境如此清丽幽雅,为下片写“墙里佳人”伏笔。“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写晚春景象,最为后人称道,景中含有丰富感情。“柳绵”二字,从谢道韫咏雪诗翻出,有推陈出新之妙; “芳草”句则化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不仅抒发伤春之情,且有思乡之意。两句景中含情,传达出惜春伤春、哀婉缠绵的情调。王士祯对此两句极表赞赏: “‘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髯(苏轼)直是轶伦绝群。”(《花草蒙拾》)东坡以善写豪放词著称,有人误以为他短于情;从这首词的婉约清丽、缠绵多情,足证他有表现多种风格的本领。

下片承上而转写因春景而伤情。“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把“墙里佳人”与“墙外行人”对照起来,以“无情”写“多情”。墙里佳人不知墙外有对景伤春的行人,她只顾自己尽情嬉戏,秋千高荡,伴以阵阵柔美的笑声;可这笑声却搅动了墙外行人,引起了他绵绵的情思。最后两句,“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恼”者“撩”也,为佳人的笑声所撩拨而枉自多情也!笑声渐悄、渐无,终为多情而至伤情惆怅不已!黄蓼园评说: “‘柳绵’自是佳句,而次阕尤为奇情四溢也。”奇就奇在从“笑”和“恼”、“无情”和“多情”的对比中写出了人物微妙的心理状态,把人们生活中存在的“物自无情,人自多情”的状况,概括地表现在艺术形式里,富有哲理情趣!

据《林下词谈》云: “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霜神)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 ‘是吾正悲秋,而汝又伤春矣。’遂罢。”东坡为什么在“悲秋”时却要听这首“伤春”的曲子?朝云是东坡侍妾,唱这首词“泪满衣襟”,唱不下去,但为什么又特别爱唱此曲,“日诵‘枝上柳绵’二句,为之流泪,病极,犹不释口”(《冷斋夜话》)?说明这首词同人生的感遇大有关合,很多人可以基于自身的遭际,从此词产生种种联想而有所感悟。“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都成了富有哲理性的成语,给人以种种启迪,以至想给它们一个具体的解说,反而觉得限制了它的内蕴。“深浅随所得,谁能识其全”。苏轼一时偶然寄兴的这首词,却可由读者“深浅随所得”。这正是苏词富有深度、饶有理趣、意蕴丰富的重要迹象。

“多情却被无情恼”,盖行人多情,佳人无情耳,此二字极有理趣。(魏庆之《人玉屑》卷二十一引《词话》)

柳绵自是佳句,而次阕尤为奇情四溢也。(黄苏《蓼园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