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游春·周密》原文与赏析

周密

禁烟湖上薄游,施中山赋词甚佳,余因次其韵。盖平时游舫,至午后则尽入里湖,抵暮始出,断桥小驻而归,非习于游者不知也。故中山极击节余“闲却半湖春色”之句,谓能道人之所未云。

禁苑东风外,飏暖丝晴絮,春思如织。燕约莺期,恼芳情偏在,翠深红隙。漠漠香尘隔。沸十里、乱弦丛笛。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柳陌。新烟凝碧。映帘底宫眉,堤上游勒。轻暝笼寒,怕梨云梦冷,杏香愁幂。歌管酬寒食。奈蝶怨、良宵岑寂。正满湖、碎月摇花,怎生去得。

这是一首写得极其工丽的春日游湖词,大约作于宋理宗景定五年(1264)前后。时杨缵常集吟社诸友于西湖环碧园,每一聚首,必分题作词。吟社诸友,周密、施岳(字仲山,即施中山)亦在其中。一次游湖后,施中山写了《曲游春·清明湖上》,周密次其韵,写了这首词。

上片起首三句,点明游春的地点、季节和气候。据作者《武林旧事》卷三记载,当时临安人有在清明节前后游春的习惯,游人极盛,西湖周围,尤其热闹。“禁苑”,本指帝王苑囿,此处指西湖,“东风”,即春风。春风飘飏起丝丝柳絮,使人感到春意正浓。“燕约莺期”三句,“燕”、“莺”,借指女子,“翠深红隙”,指西湖白堤断桥一带,这里桃红柳绿,风景极其迷人。施中山词中也写道: “傍断桥,翠围红绕,相对半篙晴色。”此三句意谓,清明季节,断桥边风景最好,都人士女都集中到这个地方。“漠漠香尘隔”三句,意谓:在密布的香气里,各种弦乐声和箫笛声,响成了一片,十里之外都可听见。按施中山词,他们是乘船游湖,“小楫冲波,度曲尘扇底、粉香帘隙。岸转斜阳隔。又过尽,别船箫笛。”酒香粉香,扑鼻而来;弦声笛声,杂乱交鸣。两人词中,虽都未写人,实际上是写游湖之人极多,游湖活动达到了高潮。“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三句,写中午时分,外西湖的船都进到了里西湖。以外西湖的平静来映衬里西湖非凡的热闹,未正面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以春游高潮之后的静谧,结束上片,更属绝笔。

下片写西湖的暮色,“柳陌”二句,写白天飘飏着暖丝晴絮的堤路上,顷刻间笼上了一片暮霭,为下面西湖夜景的描写拉开了序幕。“映帘底宫眉,堤上游勒”,“宫眉”,仿照宫廷中女子所画的眉毛,指游春的女人,“游勒”,指骑马的士子,说暮霭映照着车帘内的女子和堤上的游人,他们纷纷回家了。“轻暝笼寒”三句,词人想道,白天的西湖,是如此的热闹,现在晚上了,暮色笼罩着西湖,游人走了,酒香粉香歌声乐声都没有了,那湖堤上的杏花和梨花是否感到寂寞呢?用拟人化的手法,来表现了夜幕下西湖的宁静。施中山词是“乘月归来,正梨花夜缟,海棠烟幂”。可见这几句是他们回家路上所见所感。“歌管酬寒食”,承上三句而来。因路上所见,颇生愁感,今天是寒食节,不要辜负了这大好节日,回到家中,关上院门,奏起管弦之乐,唱起歌曲,其中也有无限的乐趣。“奈蝶怨”二句,“蝶”,与上文燕、莺一样,实也指人,《庄子·齐物论》: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作者想象,他已化为蝴蝶,蝴蝶在春夜里不堪孤寂。这里将湖上白昼的热闹与夜晚的冷清作了鲜明的对比,真是匠心独具。“正满湖、碎月摇花,怎生去得。”作者化作蝴蝶,夜游西湖,西湖的月夜甚是迷人,留连往返,不忍离去。这样的写法,比施词以“任满身,露湿东风,欲眠未得”来结束,显然是高出一筹了。

周密此词,上、下片以昼、夜对比来写,虚实相间,远近交错,空灵蕴藉,在写实之中复作奇特之构想,历来为人所称赞,评价甚高。后人马臻《霞外集·春日游西湖诗》曰: “画船过午入西泠,人拥孤山陌上尘。应被弁阳摹写尽,晚来闲却半湖春。”可谓确矣。

都城自过收灯,贵游巨室,皆争先出郊,谓之“探春”,至禁烟为最盛。龙舟十余,彩旗迭鼓,交舞曼衍,粲如织锦。……都人士女,两堤骈集,几于无置足地。水面画楫,栉比如鱼鳞,亦无行舟之路,歌欢箫鼓之声,振动远近,其盛可以想见。若游之次第,则先南而后北,至午则尽入西冷桥里湖,其外几无一舟可矣。弁阳老人有词云: “看画船尽入西泠,闲却半湖春色。”盖纪实也。(周密《武林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