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初入淮河》诗意|阅读答案

船离洪泽岸头沙,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远,中流以北即天涯。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杨万里(1124—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吉安)人。绍兴年间进士,官至太常丞、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杨万里关心国家命运和人民生活,主张抗金,秉性刚直,遇事敢言。奸相韩侂胄当国,他拒绝出仕,家居十五年不出,在忧愤中卒殁。杨万里作诗初学江西派,后学王安石和晚唐诗,诗风转变,自立门户,时号“诚斋体”。他从江西诗派的“无一字无来处”的束缚中跳出来,师法自然, “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余诗材”,写出了不少生动自然的好诗,他曾把自己受江西派影响的一千多首诗作烧掉。杨万里在南宋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人称南宋四大家。他的诗不堆砌古典,语言通俗明白,风格空灵轻俊,意境新颖可喜。他的追求也带来了轻俊平易有余,深沉工力不足的缺点。杨万里工于七绝,以写景咏物见长。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十二月,金国派遣使者来贺正旦,杨万里奉派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自杭州经运河入淮,在淮水中流接迎金国来使。淮河向为中原土地上的河流,自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议和以来,竟成了不可逾越的国界。对此,杨万里感慨万端,写成了感怀深沉的四首绝句。此处选录三首。

第一首对于宋朝的国界线不断南移非常感慨。诗人经洪泽湖进入了淮河,现在得强迫自己认识,这条中原土地上的大河是北方边塞地域,他为此情绪悲怆。诗人想到,前人每说到塞北时,总以远到桑乾河为最远之地,北宋的苏辙使辽归宋,辽人送他到桑乾河入宋,可是今天作为塞北之河的桑乾河,已由淮水中流代替了,淮河的主航道就是国界了。诗人以做这样的“国使”,到这个“国境”,来迎接这样的“国宾”,感到十分可悲。

第二首写被金兵占领的土地上人民被拘管,完全没有自由,这种人为的分裂是反自然之理的。诗的具体写法很巧妙。淮河因为成了“界河”,人民没有法自由往来,两岸的舟船不能相向行驶,只有背向而驰。如果金国的占领者有办法,该把淮河水从中间分成两半,叫一河波痕也各呈形状,互不相同;当然这是做不到的。他们不能限制波浪交涉涌流,却可以使人民不得交往,所以一水中波痕相接无间,南北方却被隔绝得难以相通。这里只有鸥鹭是自由无拘的,它们北去南来,自在飞翔。这里发的是含蓄的人不如鸟的感慨。

第三首是写沦陷区人民的不幸,痛斥南宋偏安的小朝廷。杨万里作为宋朝特使到了金人占领区,中原遗老纷纷对他倾诉在金人压迫下不堪忍受的痛苦,诗人以直言相告,你们的诉说是无济于事的,因为朝廷无意北伐,诗人感到这里的人民不如无语的鸿雁,它们尚能一年飞到南方一次。这里的悲愤和沉痛,深蓄于情事之中,表现上很为自然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