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大风歌》诗意|阅读答案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人。秦朝末期曾经当过泗水亭长。当时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刘邦起兵响应,成为农民起义领袖人物之一。刘邦率兵攻破咸阳,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又经“楚汉相争”,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统一的西汉王朝,是西汉开国皇帝,史称“汉高祖”。

西汉王朝建立后,非刘氏的诸侯王经常发生叛乱,反对中央集权。高帝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十月,刘邦率兵击溃了最后一个异姓王黥布的叛乱,在回师途中经过家乡沛县,怀着成功的喜悦和对于未来的忧虑,写下了这首楚歌体的抒情短诗。这首诗有强烈的时代精神,形象也非常鲜明,感情十分浓厚,千古传诵不绝。

刘邦起事时,正是秦末天下大乱、群雄角逐的时代。刘邦起事后由于政策上能顺天应人,广录五方的文武贤才,所以势力发展很快,不多年就实现了“威加海内”、天下一统的局面。刘邦路经家乡,置酒沛宫,与家乡父老子弟在酒酣耳热之时,击筑自歌这首《大风歌》,正是这位开国之雄的事业的顶端。由于写的人意气风发,青云得志,所以也就善于发现与主体本质最相适应的对象,并造成物我一体的艺术形象。这时,高秋的劲风,飞扬的白云,好象专为这位胜利还乡者而满布在广阔的空间,成为他抒发壮志豪情之助。刘邦这时以风起云飞的景象入诗,乃是壮心与风云际会,风云又给壮心辅以飞扬的羽翼。而此刻风激人志,壮志凌云,发生“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不可一世的英雄壮怀,并不是酒后的狂言,而是几十年战争胜利豪情的抒发。

刘邦的这首诗是威武雄壮的,但细加体会也会从豪壮中感受到一种苍凉的意味。 《汉书》中记载刘邦击筑歌唱了此诗之后,曾“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这里的情绪是很复杂的。有刘邦的“游子悲故乡”的乡情的依恋;也有刘邦对自身和国事未来的忧虑。刘邦这时还带着讨伐黥布时身上中流矢留下的箭伤,此后不到半年,他正是因此伤“疾甚”而死的。他死前把定天下有功者皆加封赏,以示不负天下的贤士功臣。刘邦在家乡唱《大风歌》时,他并不是没有想到这些,他怕有一天会大臣内叛、诸将外反,而国家却无人固守四方,使得多年努力争得的天下统一,重新沦为分崩离析的历史局面。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内含期望的召唤,也含谋求实现的忧虑,还有不能完全预料未来发展的怅惘,又有事关自己身心的多种苍凉感慨之情。三句诗,盛载了这么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而内容与形式表现又统一得这么自然,这正是此诗两千多年中一直使人感发不已的主要原因所在。唐代诗人陈陶,经过刘邦写《大风歌》的歌风台遗址,作诗说:“蒿棘空存百尺基,酒酣曾唱大风词。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歌风台》)可谓是知诗者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