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诗歌·《诗经》·丰年》鉴赏

《先秦歌·《诗经》·丰年》鉴赏

丰年多黍多稌, 亦有高廪,

万亿及秭。为酒为醴,

烝畀祖妣, 以洽百礼,

降福孔皆。

这首诗也出自《诗经》之《周颂·臣工之什》,属第二首。《毛诗》注明全诗一章七句,不分段。此诗的文字比《噫嘻》等诗明白畅晓,不必详释也可读通。在这里,着重讲一下这样几个问题。

一、诗旨是什么?属于什么体裁的诗歌?


一般都认为它是一首祭祀歌,但说具体一点就产生了分岐——

“秋收后报祭鬼神所用的乐歌”。这是一说,又有认为是“周王烝祭宗庙时所唱的乐歌。”(高亨《诗经今注》)江本《诗经译注》中却说它是“秋天冬天祭祀土谷神道的诗。”还有一说:丰收之后既祭谷神也祀祖先的乐歌。我认为,这是一首祭祀诗,应该是确定无疑的。至于到底祭谷神,还是祀宗庙,应当说两者兼而有之。因为:①在周人来说,这两者完全可以合而为一。这是由于,五谷农神者,正是周人的始祖也,可以完全统一起来;②在汉代就已点明此诗为“秋冬报祭之歌”(见《诗序》)。以现代眼光观察此诗,究竟派什么用场,已是不很重要了,重要的是它的内容,诗中到底反映了些什么?

二、诗歌内容至少说明了这样一些问题——


第一,当时社会生产已经相当发达

诗中描述的农作物已多样化了,既有旱地的“黍”,又有湿土的“稌”;社会粮食丰赡,吃食之后还有很多的贮备:境内布遍贮粮成万上亿的高廪大仓。

第二,让我们看到了当时已有粮食加工业的出现与发展


诗歌写出了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粮食加工业也发展起来了:收获了粮食,就“为酒为醴”,既有家酿的甜酒,也有蒸馏的白酒。祭祀场面不小,除各种礼酒之外,可能尚有其他祭品,“百礼”齐备,举行着秋后的丰年之“大饗礼”,猜想三牲福礼的花样一定不少。

第三,使人看到西周社会习俗


在收获之后,用“新米饭”、“新米酒”来拜天祭祖,原是由周人始祖后稷肇始创立的,一直至“成康盛世”,此习俗是越来越发达了。其实,这也不限于祭天祀祖,也是耕者“尝新”庆丰年之佳节。这流俗,经过数千年,当今我国各地仍在续行不衰。

三、几个尚须诠释的疑词难字


这首《丰年》,古人虽说“一章,不分段”,但七句诗,却段落分明;前三句,描写庄稼“无所不熟,特大丰年”;后四句,记述酿酒备礼,行“秋饗”大典。

为了更好地理解其诗意、诗情,有几个疑词难字尚须诠释——

黍与稌(tú途):两者均为粮名,前者为种于旱地之粮,即粟、小米一类;后者,乃种于湿田之粮,即稻子;一说,专指糯谷。

亿、秭、万:三个都是数量单位,但在这里并非确数,极言其多而已。现代辞书引古之《五经算术》曰:“黄帝为法,数有十等: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是也;及其用也,乃有上中下三等。下数,十十变之;中数,万万变之;上数,数穷则变“。据此,自“亿”至“秭”均系“小数”,十进变之,即:十千为万,十万为亿,十亿为兆,十兆为京,十京为垓,十垓为秭。对于“亿”之诠释,古人素有两说,《郑笺》:十万曰亿,而,《毛传》却说,万万曰亿,向无定则。

烝与畀:烝,献也,即献进去;畀,予,与,即送上去。

孔与皆:孔,甚也;皆,遍也,或嘉也。清人马瑞辰认为:孔皆,犹今言很好,此亦可通。

百礼:有三说,一为百样祭物;一为百种礼节;一为祭祀百神之礼。我认为,应指各种礼数为宜。

四、语译全诗:——


今岁年成好,小米大米都丰收;

千石万石粮食,贮满高仓大库。

蒸白酒,酿甜酒,

取来奉祀谷神先妣与先祖;

各种礼数齐备,

希望多多降福和保佑!